(五)“离合”后的新课程体系及基本特色

  1. “离合”后的新课程体系分基础课和发展课两大类

基础课按内容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种,学科课和活动课,又按“离合”

后学科内容特点,分为分科课和综合课。其中分科课为语文课、数学课、修身课三门;综合课为社会课(含历史、地理、社会生活、法律常识)、科普课(含自然、劳技)、艺术课(含音乐、美术)、体卫课(含体育、卫生保健)四门,计七门学科。发展课按内容也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种,对学科课和活动课也分设了相应的分科课和综合课。其中,分科课为外语课、微机课、环境课三门;综合课为社联课,(含信息、公关、家政),特长课(含琴、棋、书、画)两门,计五门学科。将基础课和发展课总起来计,共 12 门学科。为便于称说,我们把这种课程门类的“离合”特点称之为“7+5 式”。新课程体系还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基础课和发展课的实施作了具体规划,从时间方面来说,设置了标准课和越标课(包括长课和短课);从空间方面来说,安排了校内课和校外课。

  1. “离合”后的课程特色
  1. 课程的教育目标指向更切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即在顾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要求的同时,兼顾了区域性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

  2. 课程设置内容较原来课程的内容更丰富、完整、全面,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更紧密,综合化程度更高。具体来说,一是优化了基础课, 合并了部分学科,减少了原学科课的门类,减少了原学科教育、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二是在优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增设了发展课。

  3. “离合”后的课程,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形式方面体现了多通道和立体化。“离合”后的课程在优化学科课程结构形式的基础上,突出了活动课程的地位。加强了活动课的科学规划。

  4. “离合”后的课程在时空安排上,更切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实际。既设置了多种课时的时间,又兼顾了校外课的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