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消除

所谓“逆反心理”,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就是“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在成绩差的学生中尤为突出。

学生这种反常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教学要求过高,由此产生了失望心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望生成龙”心情迫切,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把许多大学物理的问题放到中学物理中来讲,学生听不懂,即使暂时勉强记住了也很快就会忘记,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思

想。

其二是由于教育不得法,使学生产生自弃心理。学校领导和教师, 平时对学生的关心、指导不够,不少教师只在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作业错误较多,没有考好,或有其它什么问题时才去找他们,并对学生严加训斥,或讽刺挖苦。学生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为了避免被挑剔,只得弄虚作假,自习课时,哪一学科的教师来了就装着看哪学科的书。教师对优等生满脸笑容,晴空万里,对差生却不理不睬,阴云密布。

还有的教师总喜欢刺激学生,也不相信学生。优等生偶而没考好, 他说是“骄军必败”,差生有进步,成绩提高了,他说是“弄虚作假”。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学生由对老师的不满发展为对学科的失望,成绩下降,甚至破罐子破摔。

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钻研教学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注意循序渐进,区分新授课的目标、阶段复习的目标和毕业总复习的目标,对严重超纲的问题,对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问题要“忍痛割爱”。

其二,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学作风。初中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高中教育具有双重任务,但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影响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外,还有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深情。教师要宽广博大,全面公正, 它既是教育者高尚道德的自我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将一些智商一般的学生向他们的教师暗示为智商过人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后,被暗示的学生学业成绩普遍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