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9 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比较表
振动图象 |
波的图象 |
||
---|---|---|---|
图象 |
■ |
■ |
|
物理意义 |
一个质点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的位移 |
|
两相邻最大值 |
周期 |
波 长 |
|
直观量 |
振幅、周期(频率) |
振幅、波长 |
|
坐 标 |
横 |
时 间 |
平衡位置 |
纵 |
位 移 |
位 移 |
(三)形成知识结构法
中学物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任何知识体系都有其内部联系, 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沟通。平时教学,要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解为若干部分,采取一口一口“吃掉”的分段教学,结果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有的学生头脑中,知识是按一定的结构(即一定联系)有条理地储存起来的;在有的学生头脑中,知识却是零散地、杂乱堆积着的。
认知结构是指教材的知识系统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方式。所以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此,物理复习,特别是在总复习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按其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组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揭示出学生先前未注意到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新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分布有序的知识结构。建立了知识结构,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搞清概念、定律、定理、公式等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记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由于知识的本质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可以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把知识系统化。然而不管知识如何联系,总是由一个基本理论支点为中心生长和辐射出来的。如中学物理中的力学知识可以说是以“力” 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可以以“力”为中心,对力的本质、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及其规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力学知识组织起来,理出脉络,形成“力学知识结构(网络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