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小实验要认真观察,重在感知
在初高中物理课本中精心编排了不少课外小实验,并与教学内容配合极为密切。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是喜欢观察鲜明、不平常的现象。教师结合教学进度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后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己的小制作进行观察和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好形式。做课外小实验,由于自由度大,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条件,控制实验的进程,所以能深刻感知实验现象。但实验现象一般错综复杂,互相交
织在一起。为了使学生在小实验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失误,确保取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引起认识问题的兴趣,为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准备条件, 应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观察什么,如何观察。通过课外小实验要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操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为此,指导学生小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布置课外小实验应明确实验的任务,观察的内容,注意的事项。并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眼、手、脑并用,善于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和吸取知识。
第二,布置小实验一般要向全班同学做统一要求,个别实验可由学生自己选择,鼓励少数同学去做。
第三,课外小实验的结果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做出报告,以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和掌握,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小实验生动有趣的现象不仅可以激起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结合教学课前安排的小实验要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如讲力的合成和分解前,布置做两股线提木凳实验(高中《物理》第一册 P.31),又如讲玻—马定律前做给装在瓶里的气球吹气实验(高中《物理》第一册 P.222)。这类小实验对学生来说,都可以通过生动直观感知,达到抽象思维,为揭示事物的内部规律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课后安排的小实验,要具有验证性、巩固性或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如讲单摆公式后,要求学生自制秒摆,测一下它的周期是不是 2 秒。又如学习压强后,布置学生测出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初中《物理》第一册 P.125)。这类小实验验证了知识的正确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做”增长了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