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用实验手段组织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除了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方面起重要作用外, 在课堂组织教学中也发挥很大作用。从中学生的年龄结构看,一般在 14

—18 岁左右,正值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他们思想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于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好动、好胜是中学生的天性,每个中学生对于未来都有一定的向往,正是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实验在组织教学中的作用。

  1. 运用实验手段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

生的注意。

例如用纸壳做一个锅,然后纸锅内加水放在火上烧,学生往往认为这样烧不开水,但当真的看到锅内水沸腾时会惊奇不已。实验所造成的印象不但当时能引起高度注意,而且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

  1. 运用实验手段的操作性,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物理教学活动,几乎离不开实验,让学生多亲自参加实验,这也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除了用正规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外,还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物品做实验,这可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消除神秘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制作“土豆电池”“苹果电池”,制作“杆称”、制作“电扇”等等。

  2. 让学生亲身参加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演示“热传导实验”中,可在课堂上让两个学生登台进行一场比赛,两个学生各握住铁棒和铜棒的一端,两棒的另一端同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看谁坚持的时间较长,学生们听说要比赛都想一试身手,参战一方都想成为胜者,然而比赛中持铜棒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败下阵来,交换场地再战,败者转胜,在热烈的气氛中引导学生探究胜败的原因。类似这样的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让学生登台比赛表演,登台者高兴,观察者亲切,这类实验满足了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对建立良好课堂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1. 运用实验手段的实用性,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实验中的知识和技能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各项工作和家庭生活所需的,体现了学以致用。例如,在指导学生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学生分组时,可先让学生用手指体验一下几种不同温度的水,并估计一个值,也可比赛看谁估测的准,然后再学会用温度计测水温。再布置学生去估计和测量家中发面、生豆芽等的温度, 昼夜温差变化的幅度,电冰箱不同部位温度的分布等,这样把实验与学以致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努力学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