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服人

保科正之是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同父异母的兄弟,当时日本东北会津地区的诸侯,由于不服幕府的领导,阴谋叛变,被削藩废籍,取消武士的头衔,贬为平民,所以德川家光将军就派保科正之去担任会津的新诸侯。

保科正之刚上任,第一道命令就宣布取消农民过去所未缴的田租,并运用种种方法,大幅度削减平民的赋税,就好像现在各国所实施的社会福利政策一样。正由于这一连串的德泽,使得百姓更心悦诚服地拥护他,原来从外地来担任诸侯所遭受的阻力和排挤,都获得解除,他的地位也就非常稳固了。后来,保科正之被调回幕府担任最高执政官,而继任会津地区的每一代新诸侯,也都沿袭他的政策,于是使会津地区一直到明洽维新时代,还是日本东北最富庶的地区。

在德川幕府时代,不只保科正之推行仁政,几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能以仁慈的胸怀爱护百姓,使百姓生活安定富裕。尤其是在新旧诸侯交替的时候, 新诸侯一到领地,若是看见人民生活困苦,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减免租税, 而将财政上的需求,转向巨商富豪借贷,直到人民的生活安定,才再开始征收税捐,这点几乎成了幕府时代政治行为上的常例。

据说在古代,仁德天皇发现民间的炊烟稀疏,就联想到荒年歉收,民生困苦,于是立刻下令停止征收租税,以至政府财政拮据,连皇宫也破烂不堪, 没钱整修,所以发生逢雨漏水的情形。直到 3 年后,百姓家家户户炊烟四起, 民生已经恢复富裕,才再开始征税,由此可见仁德天皇真是慈爱的仁君。

他曾说过一句感人很深的话:“国君是上天为了照顾百姓而设立的。所以国君应该以百姓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等到百姓富裕之后,自己才能富裕。”

像这些领导人物对待他人的一片仁慈之心,可以说是整个东方受儒教影响下最优良的传统,正因有这样的好传统,所以能使领导者和大众的心连结在一起。

贤明的国君对人民有慈爱之心,人民和国家的财政才能富裕。政策的推

动也才能顺利而没有阻碍。在过去的封建时代,“仁慈之心”已经是君主统帅百姓、促进民生繁荣和国家安定的重要依据。如今是个民主时代,领导者更应该处处为众人着想,否则,一旦失去权威,想统御别人,便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