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民心

中国春秋时代的大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一句话,“仓廪足,而后知礼节; 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他的意思是,国家想获得长治久安,一定要百姓都了解是非礼节,社会的根基才能稳固。如果一国的仁义道德日渐衰微,国家也必然会步上毁灭之途。

可是要百姓讲求是非之心、礼义法度,当政者就必须尽全力来发展经济, 使每个人衣食无虑才有可能。试想,你丢一片面包给一群饥饿的难民,而叫他们不要争夺,做得到吗?由于管仲的思想正确,并且作法恰当,所以,尽管齐国只是中国靠近东方沿海的一个小国,却能富强起来,而成为诸侯的领导者。

管仲所以能成功,完全因为他太了解人性,能充分把握到微妙的人情关

系。他曾经说过:“为政之要务在迎合民心。”为了迎合民心,政府的一切施政,都是百姓所想要的,所以很容易获得共识,推动起来也很容易。

当然人民的心理是很难捉摸的,往往在施政之前,当政者料定某种措施一定会大受欢迎,但结果却遭受激烈的反对,给施政者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例子随处可见。不过,领导者如果在推动政策之前,一方面去谨慎预估可能的反应,一方面在心理上准备应付事态的变化,久而久之,应该可以体会到人性和群众反应的法则,更加了解人情的微妙,而轻易达到预期的目的。领导者做事如果完全罔顾群众可能的反应,顽固地抱定法律规章的条

文,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如此事情无法顺利推行,自不待言。无论是用力多而收获少,或被迫采取高压手段,以命令来强制别人,则这些作法部难免要双方承受高度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想了解人情的微妙,当然只有设法和各类人接触,累积各种经验,最后见识自然成熟精辟。站在领导地位的人,原则上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 以此作为基础,以坦率的心情去领导部属,洞察人心的微妙。须知道,古往今来无论是杰出的政治家,或成功的领导者,都因为他们能洞察人鹪的本能, 并利用其优缺点,导向自己所预期的目标;如此,不但事情能办得顺利,还能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