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

三国时代有一场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统率百万大军准备攻打吴国,当时吴国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诸葛亮为了说服孙权和蜀汉联手抗魏,不远千里来到东吴,企图增加主战派声势。

这时,吴国的主战论者鲁肃对诸葛亮说:“为了促使孙权下决心打仗, 希望你能把魏国的实力说得弱一点。”可是,当孙权向诸葛亮询问魏国兵力时,诸葛亮却说:“据说魏国有一百万的精锐军力,可是实际上不只是这个数字。所以,在这个时候,求和是比较明智的。”孙权很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兵力比吴国还弱的刘备,敢和曹操打仗呢?”诸葛亮说:“我的主君为了要复兴大汉皇室,所以必须和曹操一战。所谓大义之战,胜败乃是次要的问题。如果为了吴国的安泰着想,我劝你还是谋和。”

听了孔明这番话,孙权也立志要和曹操决一胜负。于是蜀吴两国合力抗曹,终于打胜了赤壁之战,而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诸葛亮知道孙权是一位英雄人物,所以如果把敌方的军力说弱了,他不会因此而参战,反而因为敌人强大,更容易激起他的斗志。我想,由孔明游说孙权的例子中可以证明,诸葛亮“说话要因人而异”是成功的。

如果有好的主意却不被人接受或实行,那么主意等于零。所以要说服对方接受主意或计策是很重要的,而说服力产生的最大要素,就是要因人而异地去使用说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因人而选择适宜的说词。如果不管对方是谁,都用同一种方法去说服,就很难顺利达成目标,因为对某些人只要解说大意即可,但对某些人就需动之以利,有些人则要诉之情理。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巧妙妥善地运用各种方法才行。

要能适当地因人而选择说服的方法,自己也必须具备知识和体验。所以为了能具备这种说服的才能,身为一个领导者,就得体会各种经验,以增加自己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