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鸡下蛋

企业宣传自己,树立良好形象,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传播媒介的限制,新闻单位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厂家截然不同。厂家是希望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宣传自己,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新闻单位考虑的是事件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一个企业不可能所有的事件都具有新闻价值。因此,依靠新闻单位免费宣传自己是不现实的。而花钱做广告又需要大量资金。其二是现在公众对广告的认识。由于广告是随着改革大潮应运而生的,其历史并不长,人们对它还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现在许多人不信广告,宣传越多往往人们越厌烦,特别是有些厂家为了广告效果更好,在人们喜爱的精彩电视节目前加一个广告,更让公众产生逆反心理, 其效果可想而知。

企业在宣传自己时如何摆脱这种窘境呢?这是我国各企业、团体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我认为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打破老套路,寻求新办法。这里向你介绍两个较为成功地宣传自己的案例。

1988 年汉城奥运会期间,“云丝顿”出资与我国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云丝顿奥运金牌竞猜”活动,它通过杂志发行了大量竞猜券,让人们填写奥运会上各主要国家的金牌得数和名次,然后贴上“云丝顿”烟盒上剪下的商标寄回,猜中者可获厚奖。当时奥运会是国内舆论的热门后题,引起国内各界的关注。通过竟猜活动,人们也开始关注“云丝顿”香烟了。而对于广大体育迷来说,更是把“云丝顿”当做知己,奥运会的每枚金牌都使人联想到“云丝顿奥运竞猜”的结果。而往竞猜券上贴“云丝顿”商标时的激动心情更是令人终生难忘,由此刺激了广大烟民对“云丝顿”的购买欲。

“云丝顿”烟厂高明之处是抓住时机,让杂志唱主角,而自己得利,而且经济支出又不大,可谓坐收渔利。

哈尔滨的啤酒消费量举世闻名,这个东方的“小莫斯科”,男女老少人人喜欢喝啤酒。因此,哈尔滨几家啤酒厂经常举办活动,增加公众对本地啤酒的感情。

1987 年哈尔滨举办了大型“啤酒节”,市内几家啤酒厂近水楼台先得月, 节前进行大量公关活动。他们在节日典礼的会场显眼处,放上自己厂家精美的广告牌,待国内其它厂家应邀而至时,只能望“牌,,兴叹了。但是:山东青岛的一家啤酒厂却从中看出了门道,他们发现哈市凡家啤酒厂只注意了会场,而忽视了街面,他们马上绘制了几幅巨型广告牌竖立在繁华市区。结果是啤酒节订货大会期间,许多客户游览市区时所看到的都是青岛啤酒厂的广告,印象颇深。最后青岛这家啤酒厂的订货量遥遥领先。哈市几家啤酒厂虽然耗资巨大,效果却欠佳,苦不堪言。青岛啤酒厂是“人家搭台我唱戏”, 而且唱了一个主角戏。

借别人的“鸡”为自己下“蛋”,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较高明的策略之一。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具有灵活的头脑、多视角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见缝插针的精神。只有成功地运用这种方法才能达到“少花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