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权贵一

明《兵镜吴子十三篇》卷九《计战下》:“战胜而欲必胜者,定谋贵决, 机巧贵速,机事贵密,进退贵必,兵权贵一也。”孙武最早提出了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指出国君如果不知兵,却从中牵制,将帅不能临机应变,活用所长,就会贻误战机,导致失败。

公元 757 年,叛军首领安庆绪收集残部六、七万之众,据守邺城一带,

对抗唐军,次年 10 月,唐王朝令郭子仪等 7 名节度使及兵马使董秦率步骑

20 万征讨安庆绪。又以李光弼等两名节度使率所部助攻,兵威甚盛。但是, 唐肃宗李亨却不任命元帅,只让宦官鱼朝恩去监军。鱼朝恩不懂军事,没有一个总指挥,正确的建议被置之一边,不能适应时机,统一作战,致使被围困的安庆绪残部有援可待,死守抵抗。20 万唐军号令不一,疲惫不堪。叛军史思明率部乘机进击,唐军一战即溃。

现代管理科学告诉我们,系统结构的有序与否,全靠决策指导者的艺术和权威,一个统一的哪怕稍为逊色的决策,比十个争论不休的“高着”更有价值。因此,军事指挥员必须处在决策和指挥的顶端位置,积极负责地行使自己的职权,保证部队行动的迅速和协调。

1943 年底,苏军克里木战役前,最高统帅部委派伏罗希洛夫和会捷缅科到克里木地区召集黑海舰队、亚速海舰队、滨海集团军和一些炮兵、空军单位研究具体的打法和协同计划。最后向斯大林写报告时,伏罗希洛夫坚持要到会的人都签上自己的名字。斯大林批评他们:是不愿单一对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是对自己意见的正确程度缺乏信心,是农庄的集体投票,不是基于战争特点的果断决策,简直应当给予处分。

现代装备的发展和战场情况的多变性,对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的集中统一要求更高了,因而集中统一的有效决策显得更为必不可少。

“兵权贵一”并不意味着专制独断、一意孤行。古代军事家也注意到, 不但要重视指挥统一,也要注意集思广益,傅采有识之士的智慧,听取参谋人员和部下的意见。这样的统一集中指挥,才能使决策符合战场实际,夺取作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