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

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了我国历史上的三个人来:子路、禹和舜。

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姓仲名由,孔子弟子之一,为人诚实,刚直好勇, 他很愿意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指出的时候,他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高兴, 所以说他“闻过则喜”。

禹,是古代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曾经治平了洪水的大患。他和尧、舜同是被人们传颂的古代圣王。他非常虚心,听到别人对他的善言劝告时, 往往感激得下拜。

舜,也是传说中的古代圣王,人称“大舜”,禹的帝位就是舜禅让给他的。孟子说,舜比禹更要伟大,他能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所谓“善与人同”,就是把成绩优点看作不是个人独有,而是和群众共同的。所谓“舍己从人”,就是舍弃自己的缺点,遵从别人的优点。舜曾在历山耕过田,在河滨烧过窑,又在雷泽捕过鱼。从他做农民、做陶工、做渔夫,直到做天子,所有的长处,没有哪样不是向别人学习来的。

《孟子·公孙丑》载,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每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领导行为尽善尽美,尽自己的能力作好每

一决策,起码自己认为是最好的。然而古今中外的无数领导者,不管他的权限大小,总会有失误的地方。聪明的领导把“闻过则喜”当作一条座右铭, 目的在于广开部属言路,上下一心,完成自己的事业。相对于那种武断自负、目空一切、刚愎自用的领导者来说,“闻过则喜”的统御者才是心计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