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紧缺

人都有一种心理:商品越紧缺,购买者就越多;商品越充足,越无人问津。有些商人把握住消费者和用户的这种心态,人为地制造紧缺局面,达到了很好的促销效果。

经营皮箱的法国路易·维顿公司仅在巴黎和尼斯各设一家商店,在国外的分店也只有 23 家。他们严格控制销售量,人为地制造供不应求的紧张空

气,即使客户要货量再大,也不予理会。有一名日本顾客 8 天上门 10 次,每

次提出要买 50 只手提箱,但销售员声称库存已罄,每次只卖他 2 只,这个公司通过这种“匮乏战术”,获得了销售上的巨大成功。我国有家商店,起初把购进的 20 多台某牌洗衣机全部抛到门市上,几天内问津者不少,可仅售出

1 台。后来,他们参照国外的“匮乏战术”,把大部分洗衣机搬到仓库里,

门市上仅摆出几台甚至 1 台(也挂上“样品”的牌子之类),很快给消费者

制造了一种“紧俏”心理,一些本来犹豫不决的顾客购买欲望激增,结果 20

台洗衣机不到 3 天就卖完了。

为什么制造紧缺的销售法会如此成功呢?人们有一种变态心理,货源充足,商店里到处都可以买到,哪怕是很需要的商品也不愿意立即去买回家。这是由于拖拉、等待、懒散的思想在作怪。反正商店里有的是,今天没有买, 明天也来得及。另一种就是与之相反的念头了,某商品现在紧张,听说今后不可能再有了,或是今后要计划供应了。一旦这消息传播开来,不管是否需要这种商品,都会涌进商店,把它抢购一空。例如前几年的家电抢购风,几天时间,全国各地的积压家电产品一抢而空,有时连肥皂、火柴、蜡烛也毫不留情地统统搬回家去。由此可见制造紧缺的促销效果有多么强大。值得注意的是,靠制造紧缺来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是违反商业道德的。如果你的货好,这种制造紧缺的销售法就是一种销售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