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人任势

语出《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择人,指根据不同的敌情,选择优秀的指挥员。此处的“人”, 一方面指己方之人,另一方面也指敌方。任势,指通过主观努力,造成有利的战场态势。敌情不同,用兵方式不同:同时,不同的指挥员,也有不同的用兵方式。《武经总要》:“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精粗,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高级将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选用人才,使所用的人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公元 215 年,曹操恰当用人,

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张辽等能固守合肥,大胜孙权 10 万大军。而公元

228 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魏明帝急调 5 万大军,命右将军张邰率领西进堵击蜀军。此时蜀军必须派一员先锋大将去守住咽喉要地街亭。当时蜀军中许多人都认为派久经战阵的宿将魏延或吴懿最合适,可诸葛亮却偏偏“违众拔谡”。由于错用将领,街亭失守,牵动全局,蜀军“进无所据”,不得已放弃已经到手的陇西三郡,败退汉中。诸葛亮在总结此次北伐失败的教训时, 说自己“明不知人”,“授任无方”。

三国袁绍,号称谋士如云,战将如雨,人才济济。但袁绍不会用将选才。田丰、沮授因进谏而被他下狱;许攸、张郃、高览本想为他效力,但因被他怀疑而叛逃曹营⋯⋯选将不当,用人不明,是袁绍很快失败的重要原因。

“择人”和“任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统兵作战,不“择人”则不知如何用兵;不“择人”则不知将之优劣。知敌之情,方能正确“任势”; 知将之优劣,方知部署之妥否。因而,“择人任势”实际上是求得全胜的大谋略,是统御艺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