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能力的定性调查方法

  1. 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是调查工序能力的常用方法。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可以大致看出生产过程的状态以及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情况。通过直方图显示的分布

范围 B 与公差 T 的比较,以及分布中心μ与公差中心 M 是否重合或偏离的程度,可以判断工序能力能否满足质量要求。如图 5.3.7 所示,可以作出以下判断:

  1. 图,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基本重合,且 T>B,工序能力充足;

  2. 图,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发生偏移,尽管

    T>B,但如不调整并加以必要的控制,分布继续左偏引起超出下限的不合格品发生;

  3. 图,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基本重合,且 T ≅ B,相当于 C= 1 的情况,

    工序能力没有富裕,应该提高工序能力,使发生不合格品的风险降低;

  4. 图,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基本重合,且

    T》B,属于工序能力过高的情况,应该做经济性分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5. 图,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显著偏离,但 T》B 采取措施调整到(d)

    图的状态,具有降低成本的潜力;

(f)图,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基本重合,但 T<B,估计 Cp<1.表现工序能力不足。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改进工艺或设备等),提高工序能力。

  1. 管理图法

如前所述,直方图明确显示了质量特性值分布的范围大小以及μ与 M 偏离的程度,但仍不能看出质量特性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情况,而这正是反映生产过程稳定性以及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的关键。为此,还可以应用管理图分析其变动情况。工序能力分析用管理图如图 5.3.8 所示。管理图的横坐标是时间 t,纵坐标是质量特性值 x。通常用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作为管理图的界限,将随时间变化抽检所测得的质量特性值用点记 录在图上。通过观察点的集体性分布规律,可以判断生产过程状态及工序能力是否满足实际的要求。以下分六种典型情况加以分析:

  1. 图,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波动较小,质量特性值保持均匀分布在规格界限内,工序能力满足要求。

  2. 图,生产过程不稳定;有明显的周期性因素影响存在,属于系统性原因引起的失控状态,工序能力不足。应查明原因加以消除。

  3. 图,质量特性值随生产时间推移逐渐变大,有大量超出上限的趋势。如果不及时纠正,会产生大量不合格品,表现失控,工序能力不足。

  4. 图,质量特性值分布的离散性大,出现超出上限和下限的不合格品,工序能力明显不足。

  5. 图,生产过程稳定,但分布中心偏离标准,相对公差中心有较大的偏移,表现工序能力不足,必须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6. 图,生产过程稳定,但分布中心向下限偏移,与(e)图的情况相反。也造成大量超出下限的不合格品,呈现工序能力不足,应加以纠正。

应用直方图和管理图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工序状态,发现系统性原因和工序能力不足的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纠正, 消除异常因素的影响,使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收集数据, 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并用以指导工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