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损失

生产者和消费者损失,广义来说,都属于社会损失;反之亦然,社会损失最终也是对个人造成的损失。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损失是指由于产品缺陷对社会造成的公害和污染,对环境和社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以及对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的不良影响等。例如交通运输设备(飞机、汽车、轮船)每年

因质量缺陷(非质量缺陷原因者除外)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工厂设备不符合标准而造成的污染使动植物受害,或造成庄稼、树木枯死,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工程设施等。当然,因产品质量不好所造成的社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其损失就更大了。例如,轴承是常用的机器零件,其寿命则是它的重要质量指标。假如某种规格的汽车轴承原设计的实际使用寿命为 1000 小时,

现在,假设采用了质量改进的新工艺,使轴承寿命达到了 2000 小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节约。包括人、财、物等诸多方面的投入,都由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显著减少了。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集中反映了所发生的社会损失,例如大量能源耗费,这可能比提高轴承寿命所需的成本大得多。例如现在有 A,B 两家轮胎厂,具有相同的计划:年产 200 万个轮胎。经年终统计, A 厂生产了 210 万个,完成总产量的 105%,超产 5%。劳动生产率完成了 103

%,超额 3%。经检验 A 厂的轮胎平均能跑约 35000 千米;相应地 B 厂生产了 200 万个轮胎,总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完成计划的 100%,因此,B 厂得到明显少于 A 厂的销售收入。但是 B 厂的产品质量好,经检验轮胎平均能跑40000 千米。如果不考虑质量的社会效益,很明显,A 厂比 B 厂的经济效益好,因为它多生产了 10 万个轮胎。但是如果考虑到耐用率这一质量指标,则实际上少生产 10 万个轮胎的 B 厂是成功的,因为,B 厂的社会效益好。我们稍加计算和分析就发现 A 厂生产的 210 万个轮胎能跑 735 万千米,而 B 厂生产的 200 万个轮胎能跑 800 万千米。事物的表面是 B 厂比 A 厂少生产 10 万个轮胎,但是,事物的实质是 B 厂不仅节约了生产 10 万个轮胎的投入,而且, 和 A 厂相比还能多跑 65 万千米。如果按 A 厂轮胎平均寿命 3500 千米计算, 在上述条件下,相当于 B 厂比 A 厂多生产了 185000 多个轮胎,而且节约了相应的材料、能源和劳动耗费。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质量对人类资源的利用和对社会效益的贡献所在。不难看出,如果用同样的消耗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相当于工厂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造福于人类。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是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