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标准

我国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中,都应该积极引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产品质量上档次、上等级的关键。事实上我国早已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制定和修订国家原有的标准,只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在执行中尚不得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技术标准的数量和水平,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标准落后的老产品已被淘汰,基本上扭转了无标生产或按低标准生产的局面。一大批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不仅以较高质量和较优性能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还进入了国际市场。截止 1991 年,国家制定的标准总数已达 17934 个,仅 1991 年一年里,新制定和修订的国家标准就有 1000 个。。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 280 个,占总数的 28%。这些标准的贯彻与实施,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在国际上的信誉。然而总的说来,我国质量技术标准落后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改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的速度太慢。特别是近十年来,国际上产品质量、品种提高和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低物耗、低能耗的产品太少。据专家们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约 10—20 年, 甚至更多。达到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水平的不到 10%。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反映强烈,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各地消费者协会近年来对质量问题的投诉件数进行了统计,发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商检部门统计,有些传统出口商品也失去优势,个别大宗出口商品质量下降。如在国际市场上称为“24K 金” 的坯布,也逐渐失去了市场优势。中国曾誉为陶瓷之国,但现在有些产品的出口价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九分之一,为西德的八分之一,仅 1991 年就比

1990 年下降了 0.32 个百分点,商检批次合格率只有 89.78%。还有农残、兽残等安全问题,也制约了我国食品、农副产品的出口。所以形势是严峻的,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制止质量滑坡的现象继续发生。

必须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多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但成本也低,价格上有一定竞争力。当关税是主要贸易壁垒时,产品成本越低, 应付关税壁垒的潜力越大。当“入关”以后,非关税壁垒将成为主要壁垒, 情况就恰恰相反。在一定配额下,价格越低,收汇越少,低档产品越多,引起反倾销调查的风险越大。因此,只有提高质量,才是对付贸易保护主义的唯一出路,而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则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保持与国际水平同步,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任凭工业发达国家所左右的被动局面。中央要求,到 1995 年年底,争取 80%的国家标准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并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相结合,推动企业把采标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