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全面质量成本

一、问题的提出

质量成本概念的提出是在 50 年代,至今不到半个世纪。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也是新生事物。因此,质量成本无论从它的概念、定义、内容及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来看,都尚在发展和完善之中。本节前面所讨论的有关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尽管已纳入国际标准的体系要素,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过的,这种质量成本有它特定的涵义。例如,它由五大部分费用所组成, 即预防、鉴定、内部故障、外部故障及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显然,正如我们前面已经说明过的,它并没有包括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同出现不合格品密切相关的那部分费用,这不能不使人们经常为此而提出疑问。其次, 以上在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分析中还提出了“最佳质量成本”的概念,但企业能否或如何真正测得最佳质量成本,仍是一个难题。另外,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与最佳质量成本(经济平衡点)A 相对应的不合格品率(如图 8.4.6 或图 8.4.7 的 p*),意味着企业可以接受一个适当的不合格品率,对企业是有利的。但是,这同现代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不断改进的思想是不相容和矛盾的。现代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之一是质量竞争已进入“ppm”和“零缺陷” 的阶段,朱兰后来也承认,他的“经济平衡点”模式有局限性,对于十分接近于“零缺陷”生产的产品,他的模式不适用。但朱兰的质量成本模式不仅己纳入标准,而且在企业中还广为采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采取完全否定或拒绝的态度,显然是不实际的。为此,人们称它为一种反应型的传统质量成本模式,需要有一个新的模式以解决传统模式中如下未能解决的问题:

  1. 质量投资与其收效之间的时间差;

  2. 提供评价现有质量状态和预测改进效果的方法;

  3. 更好地理解质量、成本、生产率和利润率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构造一种多目标的模式,以便更清晰、更准确地表明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5. 找到一种测量长远效益的方法,以克服追求短期效益的倾向;

  6. 增设若干非财务方面的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质量成本应分为两类基本要素:反应式要素和进攻型要素。

传统的“预防—鉴定—故障”质量成本模式是反应型的,对其三项成本的监督和管理都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过程实际作业的反应。这一类反应型的要素在新的质量模型中,可归为单独一类,即反应型成本要素。另一类更重要的是进攻型成本要素。这两类要素结合在一起,则为新的质量成本模式,即全面质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