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会计基础

  1.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及原则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些条件,就不能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1. 明确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会计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

①首先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即解决为谁记帐、算帐、报帐的问题。会计人员必须明白,他所从事的会计工作是一个特定主体的会计工作,而不是其他会计主体或企业所有者的会计工作。

②明确会计主体的存在状况,即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是继续经营还是面临停业清算。会计主体的存在状况不同,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也就不同。

  1. 划分会计期间

对于持续经营型企业,为了定期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向有关各方提供信息,需要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

  1. 选择计量尺度

①企业会计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为了实现会计目的,企业会计必须综合地反映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尺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最适合充当这种统一的计量尺度。在市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企业会计一般不予考虑。

②确定记帐本位市。要实际进行会计核算,还需要具体确定记帐本位币, 即按何种统一的货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1. 确定记帐基础

记帐基础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以何种标准来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收益与费用。现有的记帐基础有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

①收付实现制。它是以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是否收到或付出,作为确认该会计期收益与费用是否发生的记帐基础。对于获取收入的各项经济业务,收到现金反映收益增加,付出现金时反映费用增加。

②权责发生制。它是对以获利为直接目的的经济组织的各项业务

以是否已经取得收款的权利为标准来确认收益,以是否形成付款的责任为标准来确认费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配比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等。

①客观性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②相关性原则: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相关的经济决策。

③可比性原则:它要求对于同一企业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应该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也应尽可能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

④及时性原则:它要求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并把会计资料及时地传送出去,将会计报表及时报出。

⑤配比原则:它要求企业的收益和费用应当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配比,以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

⑥重要性原则:指在保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一项会计核算内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⑦谨慎性原则: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