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工商院校 MBA 教学改革的做法

基于面临的问题,几所大学一致认为 MBA 教学需要改革,改革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有很多共同看法,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MBA 教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除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外, 必须着重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集体工作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

  2. 学生入学资格除具有本科(包括管理专业外的各类专业)学位外, 应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有的学校如西安大略、多伦多等把 3—4 年工作经历作为入学的必备条件,但有的大学则不把它列为必备条件而作为考虑录取的优先条件)。

  3. 尽可能缩短学制(全日制 MBA 一般不超过 2 年),改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提高课程的灵活适应性。在选修课的导向上,各校表现出有较大的差异。如卑诗、麦吉尔等比较强调某个专业方向的选修,如财务金融、房地产等,侧重于专才的培养;西安大略则导向于拓宽知识面的选修,即要求选修各类不同的课程,侧重于通才的培养。

  4. 在课程中增加实习、国际交流项目、小组讨论、当前经济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实际问题的研讨以及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等。但在这些方面的开展程度上,各校也有明显的差异,以案例教学为例:西安大略各种 MBA 课程都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方法,而卑诗大学则有 20%一 30%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与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各校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看来是大同小异,但在改革的做法上却差异很大。

首先表现在改革的力度上,现在打算立即就作出重大变革的有卑诗、麦吉尔和皇后大学,约克大学则打算采取一些重要改进措施,而西安大略和多伦多大学目前还不打算采取重大的行动。现分述如下:

  1. 西安大略大学商学院以案例教学和注重实际著称,MBA 是其商学院中的重点,在加拿大的 MBA 排名中经常名列前茅。他们认定的培养目标是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进行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通才教育。尽管 MBA 总的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但他们占有的那部分市场是牢固的。为此采取的做法是控制规模,保持和发扬原有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办学特色。

  2. 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最大的大学,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商学院偏重于研究型,MBA 的特点是入学要求严,招生规模年控制在 120 名以下,侧重于培养职能领域的专才,当前面临的挑战也颇为严竣。但他们采取极为审慎的态度,特别是当皇后、卑诗、麦吉尔大学在今秋都要着手进行风险和阻力都很大的重大改革时,他们宁愿缓一步再采取行动。当前只是在加强学生的分组活动,在课程中增加跨国经营等内容方面采取一些温和的改进措施。

  3. 约克大学商学院处于研究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中间状态,其 MBA 的规模(学生数)是加拿大最大的。他们在 MBA 教学的改革上已经和打算跨出的步子都比较大,但还不是根本性的,主要有:①使教学更切合实际: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聘请工商界人士来校讲课和研讨,把学生组成小组到企业研究其经营战略,写成论文作为“经营战略”这门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由原来 13 门必修课、7 门选修改为 9 门必修课、

11 门选修课。选修的方向除保持原来按职能分(如财务、营销等)以外,还增加了按领域分(如中小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

③适应国际化的趋向,专门设立“国际 MBA”,其中增加 1 门外国语的必修课,并安排有 3 个月的国外实习。

  1. 卑诗大学是加拿大西海岸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商学院教学以博士生为重点。该校 MBA 近年来受到很大的挑战,地位有所下降,从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为此他们制订了进行根本变革的改革方案提供全院讨论和学校审批,通过后打算在今秋实施。

改革的中心首先是课程改革,而其思路取决于进一步确认培养目标,为此他们对 MBA 的生源作了以下分类:

①具有多年(如 5 年以上)经营管理工作经验,想进学校全日制全面地进修管理,以求在工作上得到晋升或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者;

②具有多年经营管理工作经验,想进学校全日制进修,希望提高某一方面专业管理技能者;

③工作二年以上希望改变职业生涯者;

④学校毕业后(1—2 年)找不到合适工作,把兴趣转到进商学院读 MBA 者;

⑤大学本科其它专业毕业希望得到管理培训者;

⑥商学院本科毕业希望在某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深造者;

⑦外国学生希望得到 MBA 学位后回国者;

⑧本地人士希望通过在职学习深造者。

经过分析认为上述第①类人员本来是 MBA 的重要生源,但当前由于 2 年

脱产学习代价太高而日趋减少,第③④⑤类人员对卑诗大学来说并非理想的生源,从而把目标市场定在②⑥⑦⑧类生源。

相应地,在课程上的重大变革是:

①改革必修课:打破原来各门必修课各自的体系,将原来 14 门必修课合

并为一门综合必修课。这门课由以下 3 部分组成:

  1. 企业及其环境;

  2. 企业内部;

  3. 企业及其环境的管理。这一课程在第一学期授完,由多名有关教师成立小组集体讲授,每周

    24 课时,每部分 4 周,3 部分共需 12 周(288 课时)。

②设立必修课的先修课程:上述综合必修课以企业为中心自成体系,摒弃了原来各门必修课中的许多内容,对于那些缺少管理知识背景需要补课的学生专门设置灵活的(缺什么,补什么)为期 3 周的先修课程。

③改革选修课程:原来每门持续 13 周的选修课程,按 5 周(17.5 学时) 分设 2 或 3 个模块。学生可以选一个模块(即 5 周)以取得一般概念,也可

以再选 5 或 10 周对该课程进行深入地学习。通过这种灵活的模块选修方式可以使学生把拓宽知识面和深入掌握某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④在课程中设置实习、专题讨论以及后期的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课程中安排了不少于 5 周的实习。在不同时期先后安排了 6 周的专题讨论。在实习后再有 1 周安排又一门综合课程(17.5 学时),使学生将所学过的课程和实习能结合起来加以总结得到进一步的综合提高。

上述变革涉及面很广,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风险,特别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具有高难度的新要求,但他们普遍地认为值得一试。

  1. 麦吉尔大学是一所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偏于研究型的, 其商学院的情况与卑诗大学类似,他们也打算采取根本性的改革方案,并经学校批准于今秋实施。其改革思路在培养目标上也偏重于专才,并着重于综合分析和集体工作能力的开发。其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是:①改革必修课: 第一学年的必修课分 3 个综合模块进行。第一模块的主题是价值形成过程, 包括综合课、会计、人际关系、管理经济和统计学五门课程;第二模块的主题是主要职能,包括综合课、财务、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发与工程 6 门课程;第三模块的主题是企业组织,包括综合课、管理信息系统。公司战略、国际环境和当前热门专题。每个模块都有一门综合课来协调统率。

②提供先修课程:3 个必修课模块都从综合角度来讲授,对一些缺乏管理知识背景的学生提供会计基础、计算机基础、管理数学和经济学基础等先修课程。

③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第 2 学期按每年 2 学期的学制进行,要求选修

30 学分,其中 18 学分为分专业选修,12 学分为自由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