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MBA 教育在试点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我国 MBA 教育起步晚、历史短,难免会出现上述问题与不足,但这些问题是我国 MBA 教育在前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更何况, 我们在几年的试点中,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积累起了许多有益和良好的经验。

  1. 试点办学、协调发展

先试点,后普及,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贯做法,MBA 教育也遵循了这个思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办学条件和质量也各有差异,若把 MBA 教育的办学仅下放至各地高校,很可能一轰而上,造成质量参差不齐的不良后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 1990 年 10 月开始 MBA 教育的试点工作。第一、第二批的 26 所试点院校都是国内一流高校,1998 年起推广到 52 所高校。它们在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机构适当的统一与协调下, 独立自主地办学,积累经验。发展中国的 MBA 教育。

  1. 坚持秀实型培养方计

MBA 教育是一种培养从事高层次管理的实用性人才的教育。它不同于一般的硕士教育,务实是它的重要特征。我国的 MBA 教育在试点过程中坚持了这一点,积累经验。

第一,MBA 在生源选择体现了务实的特点。在研究 MBA 试点时人们曾提出一个论点:培养有企业管理经验或技术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可以更快地为企业提供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因此,各校 MBA 的招生都坚持了“大学本科毕业,有 4 年或 4 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经原工作单位推荐”的报名条件,而且在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前提下,恨据考生在原单位的工作业绩及资历状况择优录取。

第二,MBA 的培养过程也体现了务实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不仅有公共课(英语、市场经济理论)、基础课(微观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管理原理等),还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管理课程及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整合管理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全面,比较适合实际需要; 并将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中提出的新问题和经济转轨政策或充实课堂内容,或作专题讲座,使学生适应经济转轨时期的特珠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大量运用案例教学和教学实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能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方法来解决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知识和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第三,务实还体现在考核环节上。许多院校鼓励教师改革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探索能反映学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形式,如口试、案例考试、写调查报告、论文以及上机考试等。

MBA 学位论文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议以专题研究、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或企业诊断报告以及高质量的案例等作为 MBA 学位论文的主要形式;要求论文选题与工商企业相结合,强调应用

性。有些院校在进行 MBA 论文答辩时,还把学生原工作单位的领导请来参与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论文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

  1. 逐步提高国际化教育程度

我国 MBA 教育在试点阶段以借鉴国外经验尤其是美国经验为主。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院校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促进着 MBA 教育的国际化,主要积累的方式有:

第一,课程设置国际化。绝大多数院校 MBA 教育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国际化、全球化特征,开设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课程或类似课程。

第二,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各院校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国外高校的师资力量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以尽快提高办学水平,此外,不少院校还设法聘请国外一些管理专家和企业家作兼职教授,充实教师队伍,培养学生。

第三,与国外高校合办 MBA 班。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都有此经历。合作培养的学生由国内与国外商学院联合教学,共同授课;有时在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中国管理,又了解国外工商管理,更能适应经济国际化需要;同时,对中国的高校增加办学经验,与国际教育方式接轨,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四,引进外资办学。这可以解决 MBA 教学与研究工作资金不足的制约, 尽快提高 MBA 教育的办学水平。

第五,直接到国外办学。例如,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已在新加坡成功地开办了两期 MBA 班。其办学宗旨是以中国为背景,促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的相互了解以及经济往来和合作。该项举措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认为不仅对促进新中经济、贸易合作有深远影响,而且是中国 MBA 教育走向世界的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