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MBA 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

我们把从 6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的 MBA 教育作为 MBA 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也是世界 MBA 教育变革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戈登——霍威尔和皮尔逊两报告都主张根据企业的各种职能如生产、财务、市场、人事、会计等来组织教学,开设相应的课程,这种思想对美国大学的 MBA 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 1960 年到 1985 年,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AACSB;American Assemb1y of CollegiateschooI Bsiness)对商学院的课程标准作了很多次修改,使得 MBA 教育在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以 1985 年 AACSB 修订的 MBA 教育的课程标准最为成熟, 自这以后,MBA 教育的课程体系就基本趋于稳定,成为当今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采用的比较成熟的 MBA 教育方案。

在 50 年代以前,美国高校中大约有 600 所院校开设工商管理课程,但只有 1/5 的学校设有 MBA 硕士学位课程,而且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商学院中。为了改变当时 MBA 教育所面临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的状况,戈登——霍威尔和皮尔逊两报告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1.在课程类型方面,两个报告都一致赞成体现管理特色的,突出核心课程的两年制综合课程。

  1. 在核心课程方面,两个报告都主张 MBA 生的核心课程应占整个课程体系的相当大的比重。戈登——霍威尔报告认为 MBA 硕士生的核心课程应与本科的核心课程相同,只是要更加强调培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更加强调系统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课程体系中除了必须包括象“商业改革”这样的综合性案例课程之外,还要有体现分析能力、数量方法的以及行为科学方面的课程。

  2. 在专业方向方面,皮尔逊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限制件的措施,MBA 的专业方向还会继续增加,报告建议,除会计等外,应大大压缩专业方向的数目或学时,有些甚至要索性去掉。

  3. 在文科课程的开设方面,两报告建议,非专业的一般性的课程的比重至少应增加到 50%,报告还明确规定了这些科目,如数学、社会科学等,要求这些课程必须达到大学基础程度,而不应是一种补课性质。

  4. 在选修课方面,两报告建议从课程中删去那些过于专业化的、面太窄的、职业性的选修课程,尤其是那些行业性的课程,如运输、保险等。

戈登——霍威尔和皮尔逊两报告的上述建议得到了 AACSB 的重视和贯彻。当然,除了戈登——霍威尔和皮尔逊两报告对 MBA 教育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外,很多学者和教授也对当时的 MBA 教育提出了建议。一些教授和学者指出,50 年代以前的 MBA 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影响了高水平学生的培养,他们认为,虽然公司企业所关心注重的只是利润,只希望学生能独挡一面,但 MBA 不是职业培训,也要注意理论。在这些办学观念的影响下,这一阶段的 MBA 教育的特点明显地表现为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段时期的 25 年中, MBA 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在学术界的领导下,建立了牢固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从而使 MBA 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1955—1956 年度,获得 MBA 学位者只有 4500 人,1957—1958 年度,美国大约有 600 所院校开设工商管理课程,而 25 年后,1986—1987 年度有 71000 人获得 MBA 学位,这相当于 1970 年 3 倍,1960 年 15 倍,占当年硕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

  1. %。

其他国家如欧洲国家的 MBA 教育在这一阶段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欧洲MBA 的诞生,从历史来看,源于美国的 MBA 教育。在二战以后,受过专业训练的工商管理人员是一种短缺的“商品”,资本主义国家对他们的需求很大。这种“商品”贸易的特点,为专门的中间公司的出现(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公司)奠定了基础。中间公司专门为用户招募所需的管理人员。这些“猎取人才”的中间公司,二战后在美国大量出现,其活动很快扩展到其他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公司为美国跨国公司的分公司和子公司服务,招引有前途的管理人员到在当地的美国公司工作,促使当地管理人才的智囊外流美国。为培养和培训当地有前途的管理人员,美国的一些垄断组织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欧洲)支持和组建工商管理学校,按照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方式培训当地的工商管理人员。例如,美国的“伯顿应用系统公司” 通过设在欧洲的子公司买下了在英国注册的国际实业教育组织“工商业技术有限公司”,在管理教育领域开展商业性的活动。美国的垄断组织所以支持欧洲的工商管理学校,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希望这些学校毕业的欧洲人受到必要的教育,以便在欧洲的美国公司的子公司工作;其二,在欧洲国家的管理教育领域里开展商业性活动同样可以带来收入。因此,美同 MBA 教育的创建不仅仅为世界各国工商管理教育的构建提供了样板,同时也成为美国向世界输出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的一种教育体系。当时积极参与美国 MBA 教育输出的就有美国斯隆、哈佛、芝加哥、斯但福。哥伦比亚、华顿等商业院校,它们在国外的活动已有相当规模,其中不少还在西欧国家设立了分校, 例如,哈佛商学院在欧洲开设的分校吸引了很多欧洲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就读。

事实上,欧洲的 MBA 教育体系正是在美国的管理专家们的影响下,甚至是在他们的直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例如,当时美国的专家在欧洲领导着著名的管理院校,如巴黎的国立实用经济科学院、洛桑的经济管理旨经济法学院(该校全部教师由美国人担任)、西柏林的国际管理学院、日内瓦的工业经济学院以及布鲁塞尔的欧洲管理研究学院。这些院校的 MBA 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美国培养 MBA 人才的体制,但随着其发展,一些伎伎者已开始打破美国工商管理院校独霸天下的一统局面。为促进欧洲的管理和经济的一体化,在五六十年代,欧洲已拥有了一大批自己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例如,作为欧洲工商管理教育核心的欧洲管理研究生院于 1959 年在巴黎郊区“枫丹白露”落成,其宗旨是要对欧洲的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教育; 资格更老的洛桑工商管理学院于 1957 年在日内瓦成立,与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为邻;西班牙于 1958 年在巴塞罗那成立了巴塞罗那工商管理学校;老牌的资

本主义英国也于 1965 年在金融中心伦敦成立伦敦商学院;荷兰、丹麦、比利时和瑞典等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设立了工商管理教育的相关机构,或者派出留学生或者引进国外师资开展工商管理教育。

在这一阶段,MBA 们的地位不断稳固提高,即便他们在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也经受了考验,他们在企业界的业绩给自己和未来的 MBA 增添了荣誉, 使得 MBA 毕业生身价倍增。例如,1972 年,美国 MBA 的起薪是 1.6 万美元, 1979 年激增到 2.87 万美元。MBA 地位看好,带来了 MBA 毕业生供不应求,招生十分火爆。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招生广告公然宣称:“我们是未来领导欧洲的学院!”

因此,可以这样说,5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不仅仅是 MBA 教育的大变革时期,而且也是 MBA 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更是 MBA 们获得社会广泛承认与高度评价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