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规模决策

企业规模决策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企业最合理的经营规模。

生产过程三个区间的划分,已经说明了企业的生产应该在第二区间内进行,在第一区间边际产量递增,产出水平尚未达到最优,而在第三区问的产量递减,增加投资只能使总产量减少,与生产区间的划分相一致,规模决策的目的也说明了,规模收益递增在生产的第二区间上达到均衡。一家厂商生产一种产品,一般情况是:最初经历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当规模经济充分利用以后转入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限度以后即会转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对规模收益递增的根本原因说明,当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时,固定投入要素在没有达到它的最大产出水平时,分摊到各个单位产品中的成本没有达到最小。因此,只有扩大其他投入要素,增加产出,使平均成本减少。如图11—18 所示,当厂商的经营规模扩大到 Oq,以后,成本就会上升。

因此,决策人员在确定最低平均成本以后,如果生产规模的扩大达到了最低平均成本,则规模达到最优状况,如果继续扩大规模,则收益就会减少, 当然,这些只能在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和技术稳走的情况下才能有效。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二:

  1. 专业化利益。生产规模扩大,使用劳动力较多,劳 j 者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提高效率。专业化利益有时会体现在资本设备上。当厂商扩大经营规模时,可以用效率更高的专门化的资本设备来代替非专门化的设备。

  2. 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有些要素必须达到一定生产水平才能有效率地

使用。当经营规模很小时,把这些要素分割为更小的单位,不是完全丧失它们在生产程序中的有用性,就是丧失一部分效率。例如,制造一台日产量 500

单位的机器所需材料、人工同制造日产量 100 单位的同类机器所需材料、人工比较,前者远小于后者的五倍;同时操作这两台机器,可能都只要一个工人。再如假定生产某种产品需 AB 两种零部件,制造 A 件的机器日产 150 件, 制造日件的机器日产 200 件。这家厂商的生产规模最好是日产 600 单位,才能使 4 台 A 机器和 3 台日机器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大规模经营的效益, 也会在广告、研究费用以及资金融通方面表现出来。

所以,规模收益递增以生产要素不可无限细分为必要前提。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重要性取决于生产的类型,在任何生产类型中,当厂商从最初的极小规模扩张时,几乎都会遇到某种程度的收益递增现象。一般来说,假如厂商使用大量资本化设备,假如这些设备在生产规模较小时无效率可言,则规模经济将会十分显著。通常,在钢铁、汽车等行业中存在着巨大的规模效益。而在农业和零售业中,规模收益递增的重要性则较小。因此,决策人员必须考虑具体的行业来确定经营规模,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须应用不同的管理决策。

  1. 当生产规模收益没有达到最大时,决策人员可以通过扩大规模,从而使工人可以专业化,或者可以使用专业化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使效率提高。

  2. 当规模收益达到最大时,扩大生产规模已经不能使效率提高了,这时,为了增加产量,企业决策人员就必须通过建立规模基本一致的厂房来扩大生产。

  3. 当规模收益处于递减时,就必须克服管理上的不利因素,协调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尽量避免由于规模过大而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