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培训投资分析

在职培训又称在职教育,是指对已经受过一定学校教育,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因此,有人称在职培训为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其内容往往与培训对象所在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有密切联系,它与正规学校一般教育侧重于提高知识水平有别,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提高。

在职培训要求成本与收益平衡,若成本大于收益,赔本买卖谁也不干。由于培训前后职工技能会有变化,因而生产率及其产出也有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对比分析才能选择。

现假定一个企业在无培训条件下,设劳动与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当边际产品等于工资时,即企业向劳动者付出的工资等于其边际生产率(或边际产品)。此时企业出现了均衡,用符号表示如下:

MPt=Wt (15.1)

其 中 : MPt=表示边际生产率(或边际产品) Wt——工资(或企业支出) t——表示时间

此式表明在无培训条件下,企业收支平衡,每个时期的均衡点取决于该

时期 W 和 MP 的流量。

如果企业开展在职培训,必然会提高现期支出和降低现期收益,但必然同样会在以后某个时期大幅度地提高未来收益和降低未来支出。此时,企业不必强求每一时刻的收支平衡,即不要求每个时刻的工资都等于边际生产收益,而只要求在整个时期收支达到均衡即可。如果我们在 t 时间内,用 Wt 表示某一时刻的支出,用 MPt 表示某一时刻的收益,用 r 代表市场贴现率, 则有公式:

n MPt n Wt

∑ (1+ r)t = ∑ (1 + r) t

(15.2)

(15.1)式说明在时间数为:的整个时期内,企业总收益现值与该时期的总支出现值平衡。这是企业愿意作出培训投资决策的起码条件,即培训投资将来收益的现值与支出的现值相等。

如果只在初期给予培训,那么初期的支出就等于工资加培训费用,其它没有培训的时期,其支出将只等于工资,而所有时期的收益将等于边际产品, 于是公式 15.1 可写作:

n MPt n Wt

MP0 + ∑ (1 + r) t

= W0 + K + ∑ (1+ r)t

(15.3)

式中:K——企业为员工培训作出的投资; W0——员工工作初期的工资; MP0——员工工作初期的边际产出。

在进行培训以后,如果企业的长期收益现值与投资现值相等,开展职工培训的意义就不存在。因此,进行在职培训的目的还在于,企业通过职工在职培训后,会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实现工人的边际产出大于其工资收入。用公式表示是:

n MPt n Wt

∑ (1 + r) t > ∑ (1 + r) t

(15.4)

这里工人边际产出大于其工资收入的部分就是企业通过培训获得的收益。引入新变量 G,我们把 G 定义如下:

n MPt n Wt

G = ∑ (1 + r) t − ∑ (1 + r )t

(15.5)

n MPtWt

G = ∑ (1 + r) t

将(15.6)代入(15.3)中则为MP0+G=W0+K

(15.6)

然而,用 K 代表企业付出的培训费用远远不能表示企业的投资成本。如同教育投资的分析一样,企业作出培训投资的决策时,付出的所有代价还包括工人为培训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损失,以及企业为此失去的工时等。引入机会成本概念,用 Mp’表示可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则机会成本为:

机会成本=Mp’—MP0 (15.8)

定义 C 为培训的机会成本与实际费用之和,则表达均衡条件的公式为: MP0+G=W0+C (15.9)

式中:G——未来收益与未来费用之差,可用于衡量企业提供培训所得收

益;

C——用于培训的机会成本与实际费用之和; G—C——培训收益与成本的差额。

该公式揭示:当 G=C 时,即当培训的收益等于培训的成本时,员工的初期工资与初期的边际产品才会相等;当培训的收益小于培训的成本时,即当G<C 时,初期边际产品值就会大于工资;当培训的收益大于培训成本时,初期边际产品值则小于初期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