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教育在我国诞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南京大学是我国高校中最早进行 MBA 教育的大学之一。后来, 大连理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与国外合作办过类似的 MBA 班。由于这些学生既懂中国管理,又慌西方管理,而且精通计算机和外语。因此很受跨国公司,特别是三资企业的欢迎。但是,这批优秀的人才,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政府、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而且这种培养方式也没有能够继续下去。其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经济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领导者完全依附于行政委任。在人们的心目中,企业的管理者总是由上级安排的,根本不需要由大学来培养。只是在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间题,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领导制度。从而下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 MBA 教育,中国的 MBA 教育才有厂较快的发展。

首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对企业职能和经营秆素质的转变提出厂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由供求决定市场,由市场配置资源。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新税法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以及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怵市场和信息市场的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正日趋完善。企业的职能已不再局限于计划、组织和生产,而是扩展到研究与开发、融资、理财、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环节。同时,随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开始全面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水平相近的国内企业竞争对手,还要面对经验丰富的外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应是德才兼备的有创新精神、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懂经营管理和精明强干的企业家。但这样的经营管理型人才是无法由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类教育培养出来的,也很难在实践中自发形成,而

必须通过 MBA 教育方能大批培养与造就。

其次,市场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必须以一个职业经理阶层的存在为前提。职业经理是完全依靠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来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营者。其唯一凭借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收益率和增值率最终取决于公司资产的经营状况。职业经理能够承担所有者和法律赋予企业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各利益主体谋求生存和发展。目前, 中国只有少数成功的企业家,还没有形成一个职业企业家阶层,而 MBA 教育的发展则是建立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关键措施之一。

另外,MBA 教育在中国之所以得以较快地发展,也是由于 MBA 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设置工商管理学位教育较早的美国、西欧的培养经验表明, 工商管理的专业结构与教育模式具有突出的优点。它注重应用,教学内容具有不同于我国传统经济管理类专业划分的综合性。它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适应外部环境、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MBA 教育的这些优点正好满足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对于正在走出政府卵翼、逐步游向市场经济汪洋大海的中国企业领导人来说,工商管理人才无疑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与迫切性。企业界的需要推动着 MBA 教育的大发展。

此外,MBA 教育也是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类教育和工学门类的管理教育向国际办学方式转轨的必然归宿。我国传统的两类管理教育从总体上来讲是落后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开展传统管理教育的各高校为了能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纷纷尝试管理教育的改革。而要实现彻底改革,不能仅仅在现有的管理教育模式和专业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修修补补,而必须转换观念。从新的视角认识和划分管理学科, 在尝试中,人们找到。了 MBA 教育这一新途径。国家教委也于 1993 年将“工商管理”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各院校也努力调整和改造各自的管理学科,以开辟 MBA 教育为中心任务,带动整个管理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过反复论证,改造传统的外经贸学科,将之调整为能与国外通行的国际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对接的国际工商管理学士教育方案。其他一些院校也有类似之举,不能不说高等学校主动的教育改革也是推动我国 MBA 教育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