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测评的实施
进行职务测评,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 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思想动员,评定入选择以及测评表解释三方面内容。在实施测评前,测评主持人应进行思想动员,统一参加人员的认识,清除他们的顾虑, 要求他们以认真、求实、负责的态度参加测评。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参加测评的被评人员和评定人员进行思想动员的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许多人一旦知道自己被列为被测评对象后,往往会产生疑虑和自卫心理,而他们的认识和态度又会对其他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被测评人进行思想动员时,应开诚布公地讲清职务测评的目的和方法,参加人员是如何确定的, 测评结果有什么作用等,并征求被测评人的意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参加评定人员往往数量多,自身素质差异大,对测评的态度和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思想动员的任务艰巨,并且十分必要。要大力宣传职务测评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如实讲清测评的目的和进行的方法。要强调参加评定工作是每个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赢得参加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要明确宣布测评的纪律,采取能够切实防止评定人员遭受打击报复的措施,清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对于评定人员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页。
-
对于同一个被测评人员,如果在不同范围内征集人们的评定意见,
可能得到并不一致的评定结果。通过比较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人们的评价意见,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产生的原因,就能得到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结论。因此,在进行职务测评时,参加评定的人员应尽可能广泛,征集意见的范围和层次应尽可能全面。
-
参加评定人员应该熟悉了解被评人的情况,与被评人有较多的工作联系。同时要注意到,了解程度和相互间的工作关系,交往方式及交往深度密切相关,还取决于测评要素的内容。例如,对被评人的民主作风往往下级人员体验较深,而对被评人的决策能力一般上级领导了解更多些。所以,
应该根据被评对象和测评要素,考虑整个评定群体中上下、左右的合理结构, 确定哪些人熟悉了解情况,从而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
多数情况下。进行测评的被评人不止一个,常常是某个群体。例如某个科室的全体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对评定结果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对他们的评定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为了能客观地进行比较,就要求每个被评人的评定人员范围应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对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评定应集中在相同范围的评定人员中进行。
准备阶段的最后工作是解释测评表。一方面是对测评表本身内容的解释,目的是统一评定人员对每个评定要素内涵和评定标准的认识。实践表明, 有些评定要素虽然通俗易懂,但由于参加评定人员的文化素质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上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至于那些内涵比较抽象的评定要素, 更需要进行具体解释,从而提高评定人按照测评表正确进行评定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解释操作方法,目的是使评定人员理解操作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评定,否则就会出现“废票”。而且,通过解释操作方法帮助评定人员掌握某些操作的技巧,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评价意见。
- 测评阶段
由评定人员根据测评表上的每一项内容进行等级判别,表明自己的评价意见。这是整个测评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最好集中进行,即把所有评定人员集中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各个评定人员
独立地完成,不得互相讨论、交谈和观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集中解释评定的方法和要求,并可以在填表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填表人的格式错误,有效地提高评定的质量。严肃庄重的现场气氛也有助于评定人员思想上更为重视、认真负责地进行评定。一般要求当场评定完毕并且收回评定表,从而保证很高的回收率,并保证整个过程的高效率。
测评可分为自我测评、组织测评、领导测评和群众测评 4 个方面,所有测评工作都是根据职务测评标准进行的。因此,在测评阶段,测评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方法却是相同的。
- 数据处理
运用测评表评价人员素质时,因为参加的人员多,评定的要素多,必然面临着把获取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问题。数据处理阶段就是要完成这一工作,其使用的最有效的工具便是电子计算机。把测评结果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将测评等级转换成百分数等评定分数,然后由计算机计算出每一个被侧评人的基本数据,并可以绘制出反映某一职务个体和总体状况的各种图表。如果没有计算机,也可由手工完成数据处理的工作,但数据计算分析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 分析汇总
这个阶段是对数据处理阶段的延续和深化。根据职务测评的具体要求, 将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的数据与图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汇总,从而得到更全面、更深刻的结论。如对某一管理人员的全面分析,对企业领导班子智能结构的分析,对某一管理者发展潜力的预测分析等,这些分析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图表直观地表现出来。
图 4 —4 测评的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