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要素的设计
测评表是由许许多多的测评要素所组成的。测评要素是指对不同职务的任职人员进行考核的指标,是分析人员素质的基本单元。一个要素代表一个特定的个体特性。测评表中所包容的要素构成了要素体系,该体系既反映了所有被测评人的共同特性,也体现了对特定职务的任职者的具体要求。因此, 搞好测评要素的设计是搞好职务测评的关键,也是测评表形成的重要过程。
测评要素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要素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实践性原则。要素的确定要建立在总结本单位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大面积征求意见、小范围试点的基础上,要与职务分析工作密切结合,体现从实践中来的原则。
第二,指导性原则。要素的设计要体现时代的特点。要强调开拓、创新、科学决策,强调现代意识,从而引导各类任职人员自觉向着现代化、高素质的目标而努力。
第三,少而精的原则。要素设计少而精可以使测评工作可靠易行。要使尽量少的要素反映尽量多的信息,反映本质的信息,因此,要从众多的要素中将那些具有因果关系、相关性强的要素合并;要把那些非关键、非本质的要素压缩掉,从而使测评工作高效率、低消耗。
第四,通俗性原则。要素的措词不仅要准确,而且要通俗,一般应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者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理解。
第五,可比性原则。在要素设计时,要将具有可比性的要素放在相邻位置,如“知识面”与“专业知识”等,使评定人员便于比较。
要素的选择与确定有多种途径,但以下几种方法是常见的基本方法。 第一,个案研究法。就是通过对少数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和典型个人的
状况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找出普遍规律,从而确定任职人员素质的方法。选择的典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即正向研究和负向研究,从中找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总结出失败的原因:研究的方法可以是典型人物(或事件)研究或资料研究,典型人物研究是以典型人物的工作环境、行为表现、工作绩效为直接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系统观察、分析研究来归纳总结出他们所代表的群体的测评要素。资料研究是以表现典型人物或事件的文字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总结对比分析,归纳出测评要素。个案研究直觉性强、真实可信,设计出的要素针对性强。缺点是选择典型较难,研究周期长,并且研究者的印象、经验、感情、能力等因素容易产生干扰。
第二,调查法。主要有个别走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从而初
步形成要素模型及其重要性的评价,再从理论上进行推敲和简化。走访、座
谈主要是用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获取有关信息,具有简单、易行,便于迅速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优点,但谈话内容无统一规范,使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都要受到研究者个人条件的影响。问卷调查则是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表格,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行选择答案,并且按统一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从而便于统计分析,适合于要素的分析判断和要素体系的总体规划。
第三,经验总结法。这是指众多专家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出规律性的研究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请人事专家或企业组织人事干部回顾自己过去的工作,通过分析成功或不成功的人事决策来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评定人员素质的要素目录。或是请众多人事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组织人事干部集体分析杰出人才和庸碌之辈的差异,列出考核任职人员素质的常用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测评要素。这种方法能够迅速取得有关测评要素的信息, 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权威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一个人的素质水平高低,首先要看他的工作成绩,这是很自然,并且又非常直观的。而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又是由这个人的能力和动机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既有做好某项工作的愿望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又具有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智力、精力和体力,他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也就越大。因此,在测评要素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兼顾成绩测量和个性特征评价——即“德”、“才”评价这两个方面。同时还应看到, 人的动机水平由于思想道德素质的不同而有高有低;人的能力水平差异既涉及先天潜在特性的差别,又涉及后天学习与训练的专业范围与学习条件,还涉及实际生活工作的磨炼与考验,因而,必须在测评要素中突出“德”和“才” 两要素。
综上所述,无论何种组织、何种职务,在设计测评要索时,要素体系均应有“德”、“才”、“绩”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要注意,一个设计合格的要素应当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一个要素应当代表一个特定的个性特征, 它最好属于单变量类。如要素“口头表达能力”只代表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二,每个要素应当有简单、明确的定义,各个要素的定义范围应当相互独立,而不应该互相重叠或互相包容。第三,要素所代表的特性必须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这些行为不仅可以观察,也可以采用数量指标进行度量。
目前,常用的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表的评定内容一般分为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工作绩效四个方面,共有 30 个测评要素,具体内容见表4—2。
表 4 — 3 分段式测评标准
政 |
治 素 质 |
知 |
识 |
结 |
构 |
能 |
力 |
水 |
平 |
工 |
作 |
绩 |
效 |
|
---|---|---|---|---|---|---|---|---|---|---|---|---|---|---|
编号 |
要 素 |
编号 |
要 |
素 |
编号 |
要 |
素 |
编号 |
要 |
素 |
||||
1 |
政策水平 |
11 |
管理科学知识 |
15 |
组织能力 |
27 |
工作成果 |
|||||||
2 |
事业心 |
12 |
本职专业知识 |
16 |
决策能力 |
28 |
工作效率 |
|||||||
3 |
相容性 |
13 |
知识面 |
17 |
指挥协调能力 |
29 |
同事关系 |
|||||||
4 |
原则性 |
14 |
经济理论知识 |
18 |
应变能力 |
30 |
群众威信 |
|||||||
5 |
坚韧性 |
19 |
分析能力 |
|||||||||||
6 |
竞争性 |
20 |
创新能力 |
|||||||||||
7 |
廉洁性 |
21 |
任贤能力 |
|||||||||||
8 |
自知 |
22 |
劝说能力 |
|||||||||||
9 |
纪律性 |
23 |
交往能力 |
|||||||||||
10 |
24 |
口头表达能力 |
||||||||||||
25 |
书面表达能力 |
|||||||||||||
26 |
自学能力 |
其中,政治素质是衡量任职人员“德”的水平,代表被测评人的内在动机的表现方式;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是衡量被测评人员“才”的水平,既反映其潜在能力,又包括其实际水平;工作绩效部分考核被测人员的工作成绩, 代表“绩”的方面。这里需注意,用于人员素质测评的要素体系通常由“德”、“才”、“绩”这三大部分组成。但每一部分所包括的具体要素和要素数量, 则需根据测评的目的要求,以及被测评人员的具体职务要求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