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总统权力的三个实例

对行政部门权力和职责的概述不一定能说明总统实际能干些什么。总统怎样成功地扮演他担任的角色和利用他的官僚机构,部分取决于他面临的政治形势,当然也取决于他自身的经验和手腕。以下是杜鲁门、肯尼迪和卡特面临与钢铁企业发生类似冲突的三个相似的案例,着重说明在使用总统权力中的困难、有利条件以及不确定性。

杜鲁门和钢铁企业(1952 年)

1952 年,美国卷入朝鲜战争期间,罢工和通货膨胀都是对国家的严重威胁。当时钢铁企业的工会和企业领导在工会提出的工资要求上陷于僵局,杜鲁门面临着危机。为降低物价和工资阻止通货膨胀而建立的工资稳定委员会

(WSB)提出了一个建议,它为工会所采纳,但遭到企业的强烈反对。该建议也为监督 WSB 的国防动员办公室的领导人查尔斯·威尔逊所反对。总统同意WSB 的建议,威尔逊因此辞职。

与此同时,主管企业的官员认为,为了满足工会提出的工资要求,大幅度提高物价是必要的。杜鲁门总统的答复是,如果为了“国防利益”的需要而提高物价是应该允许的,但他拒绝对具体提高的数字承担任何责任。于是钢铁企业提出了一个低于 WSB 建议的工资开价。工会拒绝了,并且作了罢工准备。

鉴于战时形势,总统的难题是既要避免罢工又要不引起钢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他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办法: (1)使用塔夫脱一哈特莱法去寻求一个为时 8 天的冷却期,在此期间不致发生罢工(但他不喜欢这项法令,认为它是反劳工的,而且这个法案是不顾他的否决而通过的);(2)既同意工会提出的工资要求又允许企业的涨价(但他认为这样做会刺激通货膨胀);或

(3)接管钢铁工厂,由政府经营。在预定发动罢工的两个小时之前,杜鲁门下令接管工厂。

其后的一些事是可以预想得到的。1952 年 4 月 8 日,杜鲁门总统为寻求公众的支持,激烈抨击“极少数贪得无厌的公司”要求的“荒唐价格”可能破坏整个价格控制计划。一位钢铁企业的代言人回敬了他,指责总统“违背就职誓言”,并且“滥用”职权。国会和新闻界普遍地感到狼狈,他们觉得总统在接管工厂一事上超出了他的权限。钢铁企业对政府的接管提出控诉, 案子很快经过下级法院到达最高法院。

由于某些原因事态变得对总统很不利了。杜鲁门计划接管工厂只是一种赢得时间的策略和迫使工资及价格获得满意解决的权宜之计。他的主要目的是让工会和企业都不喜欢接管这个办法,从而使双方愿意达成一项协议。但奉杜鲁门之命接管这些工厂的商业部长反对这次接管。他虽然没有拒绝执行总统命令,却在故意拖延。当计划快要生效时,已经为时太晚了。最高法院判决否定了总统的要求:他作为总司令,为了国家安全的利益,有接管工厂的“总统固有权力”。事实上,这种紧急处置的权力仅属国会。杜鲁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