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儿歌记得牢

常将“我是个记性很差的人!”“要我背书真是太痛苦了!”这种话挂在嘴边的人不少。即使这样,要求他唱儿时曾唱过的儿歌或卡通歌时,却往往仍印象深刻。即使无法立即脱口而出,但只要听到片段勾起回忆,就能立刻将歌词旋律结合,一字不差地唱出来。

这就是运用排练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儿时学习儿歌,多半是不厌其烦的挂在嘴边一唱再唱,不知不觉就学会歌唱。即使不是为了上卡拉 OK 而练唱, 或是双手抱着歌词苦练,只是自己无意识的一再排练,形成的排练效果,结果极其自然地在脑海中成形。

事实上,多数孩童常常连歌词的含义都不懂,单凭嘴巴哼哼唱唱就学会了。例如日本有首著名童谣《故乡》,第一句是,“曾在那座山上追逐兔子”。通常是上音乐课时,老师必教的曲子;对多数人而言,是相当耳熟能详的。但常有小孩唱成“兔子好吃的那条河川”,这是犯了谐音上的错误。想想觉得真有趣,“兔子竟然住到河里去了,还要把它抓来吃”。这就是未理解歌词意思,就练习唱歌的典型错误。

同理可证,在中学时代学会的英文歌曲也是相同的情况。在中学时期, 特别喜欢听英文歌曲,凭着听力逐字记忆的曲子,即使过了 20 年,仍能一字不差的唱出来。据说这种记忆方式,常常只是听收音机或唱片播放曲子时,

依样画葫芦学会的,因此这些人唱起歌来,完全不似说实用英语般蹩脚。 若你询问这些人,是否能理解英文歌曲的词意?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

的。因此如果再让他看看歌词,即使他完全不能理解歌词内容,也不足为奇。这种纯粹因为喜欢听而多听几次,或多唱几次的做法,在无意中产生了

“排练”效果。即使是含意与文法内容完全不了解,却也能历久弥新地记忆, 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上这种情形与学习意志无关,在无意识中听了无数次、唱了无数次, 就自然产生未曾预见的效果。最惊人的是,这种记忆力常常历久不衰,准确度更是超乎想像。这正验证了前文所提及的儿歌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