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人提出要求
当我们向他人提出要求的同时,其实也给对方一个应允我们要求的机会。可惜的是,许多人都觉得向他人提出要求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然而我们可以借由学习,自信坚定地向他人要求我们想要得到的。为什么向别人开口这么困难?答案来自于我们以往的经验与现今的体验。
- 我们以往的经历
我们在孩提时期,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而父母亲为了替我们塑造一个有准则的安全环境,便得对我们说声“不”。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反复经历着被拒的感觉。一旦我们了解,反复地提出要求极易激起父母的烦扰与恼怒,于是这些被拒的经验便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同样地,我们的要求合宜时,也需要父母对我们说声“好”,以资赞美及鼓励。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在自己真正需要时,就体验到这些具正面意义的经验。
等到我们长大了,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都学会如何做出合理适当的要求。当我们要向同侪或他人提出要求时,也都变得更有辨识合宜时机、方式与对象的能力了。如果我们能够看重自己,便会觉得向他人提出要求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无法看重自己,那么即便是最合理的要求,亦会让人感到难以启齿,倍尝压力。倘若我们提出的要求遭到了拒绝,我们便会认为自己受到排斥,或者会觉得:“我不配”、“我根本没有资格做这种要求”。如此一来,我们的自尊便逐渐受损。没有人能对任何事都满怀自信, 但是我们可以借由自信技巧的学习,让自己获取达成愿望的最佳机会。无论成功与否,至少尝试会使我们提高自尊。
- 现今的体验
我们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现况。举例来说,“我想向他(她)要求这个(那个),但是我就是办不到。为什么我办不到?”原因可能有:
-
他们可能会说“不”;这样我或许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了。
-
他们可能会说“好”;然而这真是我想要的吗?
-
如果他们拒绝了我的要求,我会觉得碰钉子。
-
他们可能会因为我如此的要求而看不起我。
-
如果我开了口,他们会认为是因为我自己应付不来。
-
如果我开了口,就可能让自己受到伤害。
此处有个练习,可以使你发现自己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的内心感受。练习 6—1
-
当你不愿向他人提出要求时,你所抱持的理由是否与前述几点类似?
-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理由令你不愿开口?
-
针对这些理由,你不妨问一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你告诉自己的这些理由是否千真万确”
——对你而言,它们的重要性有多高?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如果你提出了要求,可能会有什么结果产生:
- 他们可能会说“不”:这样我或许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了。
没错,这种情况的确可能发生。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你或许会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事物,而深感失望。除此之外,你还会有什么感受?每当人们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最常听到的回答为:“我觉得自己失败了。”不过这种声明过于模棱两可。就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方面而言,至少在目前来说, 你的确是失败了,然而也仅止于此罢了。你在向他人提出要求以及让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方面,则有相当自信的表现。就这方面而言,你是成功的, 而非失败的。害怕失败是人们不愿开口向他人提出要求的最普遍借口。这一切端视你对“失败”定义而定。
- 他们可能会说“好”:然而这真是我想要的吗?
你应该扪心自问:“我向别人要求的东西,真的是我心里真正想要的吗?”这个问题相当重要,如果将之和“我会得到吗?”与“我配得到吗?” 等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对情况一点帮助也没有。最好第一步就先决定自己心里真正想要得到什么。或许你无法绝对地确定,但至少你很清楚自己正在向他人要求什么。千万不要假装自己是来者不拒。难道兼顾自信与企求竟如此可怕?倘若你是一个惧怕成功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极可能是“没错,的确如此。”在我们这个以成功为导向的文化中,惧怕成功的情况可能远比你我知道的还要普遍。你必须自己为成功下个定义。举例来说,如果对你而言, 成功意谓着采取一些“忠于自己”的行动,那么你不妨问一问自己,你是否真的愿意向别人开口。
- 如果他们拒绝了我的要求,我会觉得碰了钉子。
你必须将个人被拒与要求被拒两者区分清楚。我们大多因为幼年的负面经验,所以动不动就觉得自己碰了钉子。每个人都有权利提出要求,但却无法期望他人必会答应。
- 他们可能会因为我如此的要求而看不起我。
没错,他们的确可能会这样。然而重要的是,相信自我的评价,而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观感,事实上他们说的可能是他们自己,而不是你。倘若某人,例如你的老板,有权使你达成所愿,那么显然他(她)的意见就相当重要了,因为他们的意见攸关你的目的成功与否。然而,你依然能够做出真实的自我评价,看看究竟是向对方提出要求较重要,还是获得他人的认可较重要。
- 如果我开了口,他们会认为是我自己应付不来。
没错,也许那时事情的确多得让你应接不暇。那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认知我们何时需要帮助。通常人们都会很乐意听到别人向他开口求助。
- 如果我开了口,就可能让自己受到伤害。
唯有在你特别依赖对方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因提出要求而让自己受到伤害。在某些情境下,我们的确会非常依赖对方。如果你在沙漠中迷了路,又渴得要死,那么不用说,你必定会非常依赖你那位拥有满满一壶水的朋友。我们一生中并不会遭逢此等极端的生理依赖;至于情感依赖则可以借由学习而加以改变。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别人可能如何回应我们的要求,而我们又可能如何回应别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