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发泄愤怒为明智

在某个时刻发泄愤怒究竟是否为明智之举?有些关键你不可不察。

第一,找出自己的情境目标。发泄愤怒是否最有可能使你达成目的?如果有人答应你要做某事,但却毫无动静,因而使你极感不悦,那么对他大发雷霆或许不是能让他下次为你做事的好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此次的情境目标,向对方说些像:“如果你下次把门关上,我会非常感激”这样的话,可能会达到相当的效果,而不要只把焦点摆在本身的挫折感上(纵使这样做也能够令人理解)。你不妨向对方解释你对这件事的观感。并且说明这样做对你有何意义。

然而你也必须了解,即使你自认是以一种坦诚、毫无责难意味的态度在表达自己的不悦,对方依然容易觉得你是在吹毛求疵,而且有被冒犯的感觉。因此,这种做法值得你再三考虑,你应当让对方了解,你是对事不对人,仅仅是忠于自己的感受罢了。

第二,你究竟是想责骂或非难对方,或者仅想澄清此情况?此时你必须忠于自己,因为你很容易欺骗自己有关动机何在的真相。如果对方是个与你关系亲密的人,那你可得特别留意了。因为此时你尤其容易翻旧帐。对方会觉得自己深受打击或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你则可能会对自己做得“太过份” 而感到愧疚不已,如此一来,你不但无法澄清事实,反而会变得更加混乱且更富敌意。

第三,你可能会将自己对某人发泄愤怒,视为对生活情势普遍不满的发泄管道,或者是你对他人愤怒的发泄。然而极其明显的是,这么一来除了可能使你获得短暂的纾解之外,一无可取,却会造成你和对方进一步的磨擦。最后与上述诸点息息相关的是,抱持着“全世界都欠我”这种信念行事

是相当危险的。这种信念亦即要求凡事都得依你所愿,稍有不顺必令你勃然大怒。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你自我传达的讯息可能会有:

人们应该不用我开口,就知道我要什么。

——我应该不必等的。

——我应该不必做家事。

——我应该不必在此车阵中动弹不得。

——我应该不必为生活奔波。

果真如此,就表示你并未忠于自己,并未让自己明白生活的真相。你经常会怨天尤人。如果你的脑中存有许多此类的讯息,你可能会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此类讯息对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而言,很可能是一种危险且不合逻辑的尝试。你不妨审视一下自我的信念与暗示,效果或许会相当宏大。这可以使你从一个受害者转变成一个能够担负起创造自我生命重任的人。与其将自己的愤怒倾倒在他人身上,这种做法毋宁来得更有建设性。

练习 5—1(见书后注解)

假如你发现自我传达的均是一些负面的讯息,你应当:

  1. 立即停止。

  2. 扪心自问,这样做是否对自己有益?是否可以助你达成人生的目标?

  3. 如果这样做对自己无益,你能够另外选择哪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讯息?

  4. 尝试以这种较具建设性的讯息取代原先的讯息。当然这需要练习,但相当值得一试。

练习 5—2(见书后注解)

  1. 想一想自己对别人有何义务?你觉得自己欠他们什么?它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或行为(如每月一次的探访),或者是如“爱”之类较为抽象的事物。

  2. 想一想你欠自己什么?

  3. 你觉得别人欠你什么?你认为别人对你有何义务?

  4. 扪心自问,你真的有亏于人,而别人也真的有亏于你吗?

  5. 扪心自问,生活中的这些束缚与限制是否对你有益?

  6. 如果你能抛开其中一些牵绊,如果你能把各种情境中的“应该”去除,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让别人在心甘情愿下做他们想做的事,这么一来会有什么结果?

  7. 留意一下,当你不再有这些束缚,现在的你是否感到更自由自在, 是否更能够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