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可以简单操作

前文中提及,一个人在见到不能理解的事物时,倾向以自身知识配合记忆,这也是招致记忆错误的最大因素。

给测验者看交通事故的照片,在被问及“车子相撞时的车速最快是什么时候”?答案有“两车激烈撞击当时”、“两车接触时”、“碰撞时”三种。选择前两项的人数,要比第三种多出许多。

在同一实验经过一星期后,才问测验者“现场是否曾见到玻璃碎片?” 回答“两车激烈撞击当时”的受访者,有 32 个人回答看见了。而回答“两车

接触时”的受访者,则有 14 个人回答看见了。

其实根据拍下的交通事件照片显示,现场并未见到玻璃碎片。可见“激烈撞击”的想法,夸大了“相撞车速很快”、“玻璃都撞碎了”的记忆。因此刑警引人入罪的侦查功夫,是相当惊人的。许多人常不知不觉被引入有犯罪嫌疑的情况中,在记忆受到扭曲的情况下,录下对自己不利的口供。

某个男子在打高尔夫球时,球不慎击中一个球员的头部。一小时之后, 有人提出质问:“戴深褐色帽子的男子,在球打中球员的头部之后,立即跑走了吗?”事隔三日,请所有的在场者从有嫌疑的 6 个人当中,找出真正的犯人。结果指出真凶的人占 58%,改指有戴帽子的人占 24%,如果不问“那个戴帽子的男子是不是逃走了?”约有 80%找出真凶,仍指称戴帽子的男子比例则降为 6%。

这可说是诱导质问的典型,也是完全操作记忆的最好事例。虽说将现有记忆配合图形与情景,是记忆的重点。但是也必须使记忆再生之时,注意到正确形式。此外努力不受诱导质问左右,对于帮助记忆正确重现也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