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进行启发性教学

进行启发性教学涉及到方方面面,下面我择其主要方面谈点看法: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谁都知道,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只有教师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生学的兴趣,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的。我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尽量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说明将要讲解的知识在科学上和实际中的作用,并结合知识本身,经常提出悬念和质疑,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样,是完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

例如,在学生已掌握分离规律知识的基础上,讲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时,黄圆和绿皱豌豆杂交后 F1 全部是黄圆的,教师即可质疑,这是为什么? F1 自交,F2 出现了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四种豌豆,其中黄圆和绿皱是亲组合,黄皱和绿圆是重组合,质疑:性状为什么能重组呢?F2 的豌豆数,黄圆是 315 粒,绿圆是 108 粒,黄皱是 101 粒,绿皱是 32 粒。以 32 为基点, 四种豌豆的比例依次为 9∶3∶3∶1,这又是为什么呢?等等。

我们已知,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F2 的个体数之比为 3∶1;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F2 的个体数之比为 9∶3∶3∶1,此现象是否符合基因分离规律呢?我们把四种豌豆以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数相加:黄色 315+101=416

(74.8%),绿色 108+32=140(25.2%);圆粒 315+108=423(76.1%), 皱粒 101+32=133(23.9%)。结果黄与绿之比近 3∶1;圆与皱之比近 3∶1。这是完全符合基因分离规律的。如果是三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其:F1、F2 个体数之比又将会如何呢?等等。这样,教师不断设疑、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定会被调动起来!

  1.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兴趣固然重要,但如果只停留在兴趣上,那是不能持久的。教师还要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上下一番功夫,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从中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这是更重要的,是培养的主要目的。

仍然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为例: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F2 中出现了黄皱和绿圆两种新性状,说明性状是可以重组的。那么,性状为什么能重组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想到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然后引导学生在基因上“大做文章”,让每个学生确定 F1 产生配子类型的可能性。设黄色由 Y 基因控制,绿色由 y 基因控制,圆粒由 R 基因控制,皱粒由 r 基因控制

(从实验所得,确定显隐关系),那么 F1 的基因型该是怎样?要求学生写出YyRr。

当学生写出 F1 基因型 YyRr 后,说明 Yy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Rr 等位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问 F1 自交,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类型各有哪几种?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要求学生写出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YR、Yr、yR、yr。其理论依据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等位基因必然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机组合,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遗传给后代⋯⋯

最后,经过层层启发、讨论、分析、归纳,让学生自己明确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这样讲解,使学生对学习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培养了学习的能力。无疑,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1.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只停留在倡导上是没用的。实际上,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到发展的,而不是空喊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与技能,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智力的发展,实际上是个极其复杂的思想过程,它涉及到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应用、保持、迁移等诸多方面。

还是以自由组合规律为例:F2 出现的性状有亲组合——黄圆和绿皱豌豆;又有重组合——绿圆和黄皱豌豆,要究其实质,就得与前面已学过的知

识挂起钩来,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分离规律等,这就叫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在教师不断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性状的重组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基因的重组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进行的;配子中的基因是重组的,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合子里的基因必然是重组的;合子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基因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而性状的表现主要是通过蛋白质的代谢得以体现的;那么, 合子的基因是重组的,该个体的性状必然重组。这是 F2 出现黄皱和绿圆豌豆的理论依据之所在。

通过如此分析和逻辑推理,最后总结归纳,教师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而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步步为营地启发讲解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