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中的生物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老话极其通俗地揭示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们的理性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大量的感性认识的积累,产生飞跃,上升为理性认识。基于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 我认为在中学里要讲好生物课,需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引导、组织学生去多多接触、观察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当我这样做了后,发现同学们由于对某种生物有着活生生的直感,听起课来对讲课的内容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得多了。在观察某种生物时,我又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要求他们去思考。这样,就极大地激起同学们迫切要求认识某种生物的求知欲。在上课时,我又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室内用讲与做并举的教学方式,通过一堂课圆满地解答了同学们头脑里的各种疑点,达到了教与学在内容要求上的最佳结合,师与生在感情投入上的最佳融合。从而取得了教学目的上的最佳效果。
引导、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进入生物学科的认识误区。例如,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已经学过苔藓植物后,还认为葫芦藓长得像狗尾草那么高呢?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已经学过原生动物草履虫后,直到他们在做草履虫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草履虫是这么小啊!产生这些错觉的原因, 就是学生过去只看挂图、模型,而未见实物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