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改贵在“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科学,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不仅在理论上正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着,而且在实践

中与人类社会现在和将来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粮食、能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健康卫生等等,无不息息相关。因此,面对即将来临的 21 世纪, 有远见的人们都寄希望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并畅想着生命科学将是 21 世纪领先的学科。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生物学是中学课程的必修科目。在《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曾规定:“物理、化学、生物是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切实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工作。”并指出其在新一代人才培养中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性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对中学生物教学工作提出的一个总要求。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学生物教学由于在十年动乱中遭受的摧残和破坏过于惨重,因此恢复的步履十分艰难。更由于多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出现了升学考什么, 学校就抓什么;哪门学科高考比分高,这一学科“码子”就压得重的现象, 因此中学生物这门基础课程,就被挤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同时,学科本身也围着高考转,搞“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把生物学教成“死物”学,深深地留下了“升学教育”的烙印。而今正当“升学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上述种种偏差必须向正常转化,而生物教学也应该深化、出新,为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而努力。

回顾我从教以来,数十载教书育人、数十载教改的历程,任凭风风雨雨, 我始终坚持在生物教学第一线。因为我热爱这生命科学的教学工作,我的学生也热爱这门富有生气的学科。当经历过十年动乱,历史进入了 80 年代新时期,教育提出要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改要求改革传统的陈腐教育思想和僵化的教学方法。当时,被迫停办八年之后, 上海中学重新复校。复校后,我担任教学行政工作兼生物教研组长,仍坚持上高中毕业班的生物课。重新复苏的中学生物由于当代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影响,全套教材已逐步重编,尤其是高中生物教材的体系、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改动,难度和深度都有新的突破。高中毕业班历来是教改的禁区,但我十分珍惜这再次获得的教改实践机会,和同志们一起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业务水平,积极钻研。针对高中毕业班的实际,及教材新、难、深的特点,探索教改规律。我深感:“生物教改贵在‘活’。”这里的“活”渗透着几层意思:一是针对着“僵死”——统得过死,教得过死,把生物教成“死物”;二是指师生双方应教“活”学“活”,体现生动活泼、主动积极;三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体现生命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和生命活力。由此, “活”则能对学生激发感情、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素质。

教师是教改的“根本”。因为教师是教育方针的贯彻者,是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所以要教“活”学“活”,关键是教师,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改实践表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可取之处就在于能使学生从“被动式”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多地获得知识,更好地发展智能。达到这一目标的标志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好学”、“会学”和“学活”,掌握学习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

“教活”、“学活”,并无定法,主要是从课内到课外,通过教学实践, 注意自觉地贯彻这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