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法指导

对学生来说,中学生物课是一个认识大自然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则是通过学生这个主体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学生一旦掌握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成绩的提高是肯定无疑的。是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恰是给学生“鱼”, 还是教学生“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思想的表现,不能等闲视之。

  1. 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1. 运用科学观点进行学习

①哲学的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例如,生命科学知识中的生物体的化学成分—

—生命的物质性;新陈代谢——生命物质的运动性;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生命物质运动的矛盾性;细胞的分裂、分化——生命物质运动中的量变与质变等等,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范畴。

②认识论的观点:认识产生于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补充与提高。中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是前人实践的结果,因而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知识。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重复前人的实践过程。但要重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因而要教育学生多观察,观察大自然,观察课堂上的各种感性材料,并引导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方法。

③系统论的观点:世界上的事物都自成系统,大至宇宙,小至原子,无一例外。生物本身当然也是一个系统,因而,生物学知识也就成为系统知识。仅以生命物质结构的层次来看,即可分为分子水平的(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水平的(细胞显微结构、细胞亚显微结构)、个体水平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的知识系统。

  1.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①掌握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是在对众多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概括其共同点的结果。例如,酶是一种概念,这一概念的形成,首先是发现在生物体内有许许多多种特殊的蛋白质,继而发现它们都是活细胞产生的,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当研究了多种多样的酶的特性之后,概括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的概念。

判断,是断定某种事物是否存在或有没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明确的概念,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例如,连什么是自养生物,什么是异养生物都不知道,怎样去判断硝化细菌是自养, 还是异养?乳酸菌是自养,还是异养?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为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推理就是找出这种联系,从而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推理要防止“想当然”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必须是在掌握正确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例如,问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白色基因 B 对黑色基因 b 是显性),那么,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的基因型是 BB 和 bb;bb 和 bb;Bb 和 Bb;BB 和 Bb 中的哪一种?此题即是由已知的、看得见的亲代表现型和子代表现型,来推出未知的、看不见的亲代基因型。这就要根据已有的判断来进行推理。凡是具有隐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 肯定是纯合的 bb,且系一个基因来自父方,一个基因来自母方;凡具有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是 Bb,也可能是BB。既然小黑羊是 bb 基因型,那么,父方和母方必然都带有隐性 b 基因,否则小羊就不会出现黑色;而父方和母方的表现型又全是白色,也必定都带有显性 B 基因。如此推理的结果,无疑父方和母方的基因型是 Bb 和 Bb。

  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加强学习中的主动性:预习,除课前看书和做好笔记外,还应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观察、采集、实验等实践活动。例如,预习植物的水分代谢时, 自己不妨先取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观察一下它们的变化, 以加深感性认识。

听讲,一是听思路,二是听联系。一般来说,先讲的内容多是后讲内容的基础,后讲的内容多是先讲内容的发展。只有把思路和联系听清楚,才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复习与作业,一是要及时,二是要有所侧重。及时地进行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书面的、实习实验的)是对所学知识加强记忆、防止遗忘的必要措施,也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复习与作业都要有所侧重,删去一些次要的细节,抓住一些本质的、重点的内容,这是提高学习质量所必需的, 书应该“越念越薄”。

总结,是指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的整理加工。要善于将庞杂

的内容整理加工成纲要式的、眉目清晰的知识网络。如此整理,既可为日后总复习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可使知识一目了然,提高总复习质量。例如,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遗传与变异一章就可以 DNA 为中心,将有关知识发散式地串联起来。

(四)学法指导 - 图1

②科学分配学习时间:根据个人的条件与习惯,制订一个课外学习时间分配表,它是减少忙乱,提高效率的好办法。学习时间分配表可在使用中, 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1. 学法指导的方法

同样,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没有固定模式, 但有些共性的内容却是可以参考的。

  1. 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指导学习方法的前提。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笔记能力、思维方式、应变能力、气质、毅力、健康状况、学习环境等,要通过观察、谈话、家访,以及作业检查、成绩考核等,有个初步印象,以便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1. 制订计划

依据对学生的了解,选择、确定指导方式。

  1. 指导实施

个别问题个别辅导,集体问题集体辅导。日常教学中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因而要重视教师授课中的示范作用。

  1. 反馈控制

依据指导后的效果与计划指标相对照,修正计划,进行再指导;另外, 还可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专题讨论会、板报等形式,使学生进行自我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