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教学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在农村中学的多年生物教学实践使我逐渐明确,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培养四有新人,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关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有力措施。我在牛栏山一中任教期间,担任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达 15 年,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面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1. 从农村需要出发编写乡土教材

在牛栏山一中任教期间,我曾参与北京市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统编教材强调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因地制宜的编写部分乡土教材来弥补,尤其是农村中学应从农村的生产实际需要出发来编写乡土教材。

牛栏山地区当时有 35 个自然村,三万多亩农田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学到农村急需的生产技术知识,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专业科技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的密切配合,编写了冬小麦、夏玉米、水稻和棉花的栽培技术教材,以及土粮仓的建筑、仓库害虫防治的粮食保管教材;编写出果树的育苗和修剪、甘薯的温床育苗、土豆和甘薯的冬季贮藏等教材;编写出北京鸭、紫貂、猪的养殖技术教材。此外,我们还拟定出高中生物乡土教材的编写计划,内容包括土壤分析、颗粒有机肥的制作、合理灌水、杂交制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业气象等,并完成了其中的部分编写计划。

乡土教材的使用形式有三种:一是统编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更新和补充, 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密切联系具体实际或比较完善;二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选讲部分乡土教材,使学生学到生产急需的知识;三是作为学生课外的自学教材,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并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科技常识。

  1. 办好教学试验园地

为了加强生物课的理论联系实际,牛栏山一中曾开垦和建起生物试验园地、养猪试验场、微生物培养室,并有一个设备齐全的生物实验室,从而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牛栏山一中原有 20 亩教学试验田,以后扩展到 45 亩,后来又在潮白河

荒滩上开垦出近 60 亩稻田和林场。在这百亩教学试验田里,根据生物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进行规划,有丰产栽培试验区、小麦育种区、水稻良种繁育区、蔬菜栽培区和林场。丰产栽培区主要开展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栽培试验,以及棉花的高产栽培试验。在小麦育种区里,师生在市农科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冬小麦的杂交育种试验和春小麦的引种试验。在水稻良种繁育区里,主要进行水稻优良品种的比较鉴定试验,以及原种保纯和良种繁育试验。蔬菜栽培区里,除进行引种试验外,还进行赤霉素的应用、抗生菌肥的使用、以菌治虫或以虫治虫等试验。林场里主要进行北京杨、加拿大杨和果树育苗。总之,在教学试验园地里形成了育种、栽培、新技术使用的一套教学试验体系。

牛栏山一中的养猪试验场,主要进行瘦肉型优种猪的繁育,以及中曲发酵饲料和青贮饲料喂养试验。微生物培养室则进行苏芸金杆菌、赤霉菌、白地霉菌的科学试验,以及制作抗生菌肥和培育紫灵芝等。

教学试验园地由生物教研组和总务组共同负责管理,试验计划的制定主要由生物教师负责,人力和物力的安排由总务组负责。学生在教学试验园地的活动,则由生物教师和教务组统一安排。学生的活动有三种形式:一是假期安排部分学生参加园地劳动;二是每周两课时的劳动技术教育;三是乡土教材部分的教学实习。优种猪的喂养试验和微生物培养试验,以及部分作物育种试验,由生物教师指导各自的科技小组开展活动。

牛栏山一中的生物教学试验园地,不仅促进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在 70 年代,我们的小麦丰产栽培试验达到平均亩产

400 多公斤、皮棉亩产 100 多公斤、水稻亩产 500 多公斤、夏玉米亩产 300

多公斤的水平,这在当时顺义地区是少见的,因此,许多农村干部和群众来参观和座谈。试验园地每年向农民提供上万斤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并成为本地区培训农村科技员的教学场所之一。总之,学校教学试验园地的建立, 对农业新技术起着示范作用,对作物优良品种起着推广作用,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起着推动作用。

  1. 以多种形式开展生物教学活动

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牛栏山一中的生物教学活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的原则,努力使学生学到一些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具有一技之长。为了便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结合、专职教师讲课与兼职教师辅导结合,我们适当地调整了课程内容的次序,根据季节安排教学计划,实行专题和分段教学。这样,为教学的理论联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培养实验能力。例如,在农业微生物的专题教学中,在讲解微生物的类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显微观察实验;讲解微生物培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制作培养基、高温灭菌和无菌接种。在植物叶的教学中,除进行叶的结构观察实验外,让学生到小麦试验田里取样,测定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在植物花的教学中,让学生解剖观察棉花、小麦、高粱和水稻等多种作物花的结构。这样,为进一步学习作物丰产栽培和育种技术打下了基础。

在作物栽培和育种知识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在水稻育苗的教学中,讲授半旱育秧的技术要点之后,在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时间,让学生参加整修苗床、温汤浸种、播种和秧田管理等劳动。在小麦冬后各生育期栽培管理的教学中,讲解麦株叶、茎和穗的发育特征之后,让学生定期抽样测定叶面积系数、度量主茎各节的长度、观察主茎的穗分化状况,从而掌握小麦丰产栽培管理的形态指标。在小麦杂交育种的教学中,讲述有性杂交程序之后,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人工去雄、套袋隔离、采集花粉和授粉等实际操作。

为了弥补教学试验园地的局限性,还采取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或参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例如,高中讲过杂交高粱制种知识后,组织学生到农村制种田进行实习,使他们明确制种隔离区的具体要求、不育系繁殖区和制种区的播种计划安排,掌握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幼苗鉴别和去杂方法等。在甘薯栽培和储藏的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实习小组,分别到各村去参加甘薯的温床育秧或越冬储藏等实习劳动。此外,讲述了中曲发酵饲料和青贮饲料制作知识之后,让各个实习小组的学生回村协助饲养员开展有关实验。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学与用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一些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为了完善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我们还聘请多名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或辅导教师。例如,土粮仓的建立和仓库害虫的防治等知识,由粮库的技术员进行现场教学,猪病的防治请畜牧师讲课。棉花整枝的教学,先由教师讲解整枝原理和技术要领,再由农村的棉花技术员辅导学生的实际操作。

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学得一些农业科学基础知识,而且使他们深入了解农业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进一

步增强学生与农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许多学生毕业回村后被群众推选为干部,或者担任农业科技员及饲养员,锻炼成为一支农业科技的生力军。他们有的被抽调到市农科院小麦组,县农科所作物育种组,乡良种繁育场等科研单位工作,有的多次去海南省培育玉米单交种。牛栏山地区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迅速地普及开来,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林牧副渔业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