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需的教育理论

为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以及进一步为完善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作出贡献,中学生物学教师还必须懂一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生物教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教改实验颇多,但许多实验仅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的水平上,缺少理论思维的指导。如何把许许多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升华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又如何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再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有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而取得显著成绩者,也有不用教学理论仅凭工作热情而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者。例如,有这样一位教师,在初中新生入学前随录取通知书,布置了采集制作几种腊叶标本的作业。开学后的第一堂生物学绪论课即以展示与讲评学生的作业为开端,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制作的腊叶标本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在绪论课结束的同时, 布置了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科学地、规范地采集植物标本与压制腊叶标本的方法;采集与制作标本课后,告诉学生研究植物不仅限于研究它的外部形态,还要研究它的内部结构,于是教给他们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当学生从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物像时,这才引入新课“细胞”。如此安排,决非只是个教学内容顺序的简单颠倒,而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出发所作的精心设计。学生在不断的刺激下,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学习成绩相当好。与此相反,有这样一位教师,在讲“蝗虫外形”课时,电影、幻灯、录像、挂图、模型全用上了,课堂上是忙忙叨叨,一会儿让同学看这个,一会儿让同学看那个,而学生就是死盯着桌上的活蝗虫不肯抬头,你说你的,我看我的;该看的没看,不该看的看个没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能说是教师的教学不努力吗?不是的。只能说是教师忽略了教学理论中的某些基本原则。因而,懂一点教育理论,应该说是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

件之一。

聊以自慰的是,几十年来以上三个方面我是孜孜以求,从未懈怠过。至于做得如何,不敢自诩。可以说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