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中精力讲好基础知识
- 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教师讲课的内容要立足课本,着眼基础。应该说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或工作来说都是基础知识,但是不能同等看待。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的内容应该看作是次要的,而其他部分应该看作是基本的主要的内容。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内容中的重点、关键知识, 一定要设法讲清楚。有些重点知识实际上也就是难点。应该努力设法让学生听懂、易记。如高中《生物》中细胞亚显微结构中细胞质的内容,虽然是细胞部分的基础知识,但是细胞质的组成、基质的状态对细胞器来讲应该说是次要的。而在细胞器的内容中,就必须从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 着重讲清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有关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还可适当展开讲讲它们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了讲清这两种细胞器的有关知识,我引导学生对照书本上的插图,用投影仪放映了它们的立体彩色放大结构图,展示了模型、并且按照讲解的次序作了板画的设计,把两种细胞器的结构,用更简单的示意手法,边讲边画在黑板上,加上注释(见图 3),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两者在内膜、基粒方面的区别。讲完细胞器,小结巩固时,揩去注释板书,叫学生上黑板再写出来,引
导学生回忆、复习、巩固。
图 3 线粒体与叶绿体内部结构的比较
有些重点知识,还得通过教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后选用恰当的生物学语言来加以描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例如,讲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如何交代清楚一个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不能说成是形成两个染色体,而只能说成是两个染色单体,数染色体要以着丝点数目为依据,这是讲清这一重点知识的关键,而且会影响后续减数分裂、遗传变异知识的学习。我借助于教具或板画,使学生懂得染色体虽然经过复制,但是,由于复制后的两个部分(染色单体)没有独立的着丝点,而是靠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所以, 这两个部分(染色单体)不能认为是两个染色体。因为它们不具备染色体的完整结构,也就是没有各自的着丝点。因此只能称它们为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以后,染色单体即行分开,每个染色单体便成为一条染色体。
- 正确对待教学大纲对基础知识的两种要求
有些内容虽然教学大纲中是作为一般要求处理的,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知识基础,学过的已经遗忘了,或者知识本身抽象难学。这些内容往往也是学习的难点,讲课时也必须慎重对待,着重讲解。在课时安排和教学手段的调度上都得下番功夫,设法讲清楚。例如,讲植物个体发育前要补充讲初中
《植物学》中的有关知识,或者布置学生先预习、重温这些内容;讲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动用活动教具帮助讲解翻译的生理过程,对书中 RNA 的合成示意图(见图 4)作了如下增补(见图 5)。对书中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中核糖体上每形成一个肽键,连接上一个氨基酸后,核糖体在信使 RNA 上向右移动一个遗传密码位置的动态变化补充讲解后,要求学生在该图的核糖体的下方添上一个向右的箭头。这样,学生就容易看懂该图,理解有关肽链延长,蛋白质形成的道理了。有些一般要求的内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可以让学生自学,略加指点就可以了。例如,细胞的发现等。
-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基本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正确理解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就会影响他的思维发展,就不能正确认识生物,了解它的生命现象和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复杂多变的生物学现象,当然就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了。对基本概念,要通过钻研教材,分清它的外延和内涵,即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适用的范围,使学生正确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例如,光合作用这一基本概念的外延只适用于绿色植物,而不是泛指所有植物的重要功能;从内涵讲,它既包括其中的物质变化,又包括伴随而生的能量转变,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它仅仅是绿色植物代谢中同化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等于绿色植物的全部同化作用。在讲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就书中关于光合作用概念的文字叙述仔细推敲。备课时,对基本概念要分别对待,上课时逐个讲清楚。有关生物结构的概念,例如胰岛,应该从形态、位置、结构组成、生理功能等方面去讲解。有关生理活动的概念,要叙述清楚生理过程,还要阐明这一生理过程的特点。例如,对体循环,往往学生只注意循环的途径,而把血液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遗漏掉了。有关生命物质的概念,则应从其组成、产生的部位、特点和功能方面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例如,酶是活细胞(产生部位)产生的
一种有催化作用(功能)的蛋白质(组成)。其特点是有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与温度、pH 值都有一定关系。有关一般生命现象的概念,则应从定义、意义、举例三方面分析,既注意现象,又揭示本质。例如,“拟态”这一概念,应该告诉学生是指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定义),是生物保护自身的一种适应(意义)。例如,枯叶蝶停留在树枝上的状态像枯叶(例子)。
有些近似的概念可用比较的方法讲解,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测交和自交。为了便于理解,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例如,关于肺活量的概念,可叫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文字叙述亲自实践一次,并且叫学生说说此时的呼吸运动和平静状态的呼吸有何区别;讲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可举夏季晴天中午,田间向日葵,玉米等植物的枝叶出现萎蔫现象;而在傍晚灌溉后,隔日清晨又显得挺拔的例子说明。
- 结合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每节课讲完后,可结合课后复习题,或者备课时自己选编的练习,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对高中《生物》的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的内容,必须增补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在运用有关基本概念推导遗传题的过程中熟悉概念,切实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 板书、板画及其他直观手段的应用要恰到好处
板书、板画是教师最常用的,也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传统教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是两个: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板书、板画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过程而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是师生之间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通道。学生在通过这两种渠道接受信息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并加以记忆的时间比通过听觉要长,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播放录像的同时,若能配以简明的板书,那么,重要的镜头闪过后,学生可根据黑板上留下的板书、板画追忆、巩固,这无疑会增强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效果。板书、板画的作用还体现在可以引导、控制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每节课知识的结构,又有利于学生明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所以,板书和板画的设计和采用,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板画还可以随讲授内容的变换而逐步出现,不仅可以边讲边添加,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边讲边揩去应该消失的内容,给学生动态变化的感觉,具有更强的直观效果和吸引力(例见教学实录)。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板书、板画的实用性、适时性、直观性、艺术性、灵活性的体现方面不断钻研,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重视演示教学手段的研究,是由生物学科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在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进化、遗传、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时,都要用到相应的挂图、模型或电化教具。这方面应在课前针对教材实际精心选择,以免喧宾夺主。课堂演示时应增加可见度,配以恰当的板书或板画讲解,充分发挥其直观效果,使学生能有条不紊地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观察的对象,使得理性的、抽象的、微观的知识,转化为感性的、具体的、宏观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