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锤炼教学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十分密切,必须认

真对待,反复锤炼。虽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实物、直观教具的直接知觉观察,还可以通过阅读的形式来获取新知识,但是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一旦离开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解指导,学生的种种活动都不成其为具有双边活动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平时要重视从多方面学习说话艺术,力争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借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这是教师应该不断苦练的一项课堂教学基本功。

教学语言要力争达到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而不是晦涩吞吐,词不达意。例如,高中《生物》行文十分简炼,这样的书面语言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必须先在钻研教材上花一番功夫,只有对所教内容深刻理解,正确处理,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它变成浅显易懂、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有时顺序还可以调整一下,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例见 DNA 的复制课堂教学实录)。另外,对概念的定义,规律的表达,各种生命现象的描绘,要能做到言简意赅,准确无误。概念的阐述不能模糊,内涵、外延要表达清楚, 用它来判断、推理,不要模棱两可,要有启发性。讲课前的提问设计固然重要,要慎重考虑;讲课中也可提一些启发性问题,可以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 或者是根据教学实践积累,对那些学生容易混淆或疏忽的地方提些问题,还可针对有的生物图中隐含的内容,书中没有文字表达的部分提些问题。例如, 精子形成过程图解中隐含的 DNA 含量的变化怎样?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联会的染色体的排列、组合换一种方式,演变下去又会形成怎样的精子? 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启发引导下,顺着教师的语言逻辑和思维发展顺序,展开思维,通过解疑而增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新知。为了加强语言的直观性,也可编些顺口溜。例如,我在讲心脏的结构时,根据初中教材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一心四腔八血管,二动六静四同名,左厚右薄,左二右三”。意思是指:一个心脏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共四个腔,有八条血管与它们相通(冠脉循环中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除外)。这八条血管是指两条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各一条),六条静脉,其中四条静脉的名称一样(即上、下腔静脉各一条,四条肺静脉)。左心室壁的肌肉比右心室壁的肌肉厚。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心脏的结构是初中《生理卫生》中的重点内容,若学生对照课本插图,参照文字叙述, 利用这顺口溜是很容易记住的,从而为学习复杂的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血液成分的变化方面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语言应该规范,要学会讲普通话,并且力争做到语音要纯正。教学语言在语调上有其特殊要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讲究节奏,速度快慢要合适,力求使得学生听起来耳感舒适,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专心听讲。有的专用名词中的字容易读错的还应该查字典正音。平时,我注意在听课中向其他同志学习教学用语。有机会阅读一些文艺作品,听听曲艺也有利于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有助于把课讲得生动些,但是应讲究科学。毛主席指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我将继续努力,力争把握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