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直观形式及其运用

采取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它能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生物学教学中的直观形式有:直接直观(活体、标本的直观)、间接直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以及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等的直观)和语言直观。

  1. 活体的采集与培养

活体包括植物、动物等生物体。植物种类不同,采集方法各异,但有一些是必须都要注意的,如记录好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作为日后的参考;调查植物的俗名与用途,以充实教学内容。植物的培养更是随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水绵的培养要注意营养和水质;葫芦藓的培养除注意湿度和温度外, 还要注意培养的时间、季节。动物的种类更为庞杂,由于生活习性不同,采集时必须依据它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季节、时间和地点。采集时也要做好记录,包括生态、习性、体色等。对一些不认识的动物,切忌徒手捕捉, 以免受到伤害。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培养方法,例如,草履虫的培养要特别注意勤换营养液,否则,由于营养物减少,排泄物增多,虫体会越来越小,数量也越来越少;水螅的培养要保证水质的绝对清洁;蚯蚓(环毛蚓)要注意夜间照明,以免逃逸;果蝇的培养要注意温度的控制等等。

  1. 标本的制作

自制标本除弥补市售标本的不全和节约教育经费外,主要还因为它能切合教学的需要。植物标本,无论是腊叶标本、浸制标本,还是透明标本、干制标本;动物标本,无论是浸制标本、干制标本,还是剥制标本、骨骼标本, 都有各不相同的制作方法。自制标本,除借鉴他人的制作经验外,还应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与革新,以提高制作水平。例如,腊叶标本,最令人头疼的是标本的干燥速度,干得越快,就越能保持天然颜色;越慢,就越容易褪色,甚至变黑或霉烂。在压制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勤换吸水纸的办法来解决。如果勤换纸也不奏效,那就用熨头烫,甚至把标本夹放在炉台边烘,实践证明效果是理想的。又如,虾、蟹的浸制标本,保存液多是酒精加甘油。为了节约经费,短期保存时,可改用福尔马林加少量的硼酸作为保存液使用。总之,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以发挥标本应有的教育教学作用。

  1. 模型的制作

有些教学内容,如保卫细胞的胀缩与气孔的启闭关系;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肋骨的上提与下降,跟胸廓的加大(吸气)、胸廓的缩小(呼气)的关系,都可制成简易的模型用于教学。

我们这里提倡自制模型,主要还是从切合教学实用出发的。因为购置的模型,有的实用,有的确实不够实用。例如,市售的平板浮雕式的皮肤结构模型,与挂图没有多大区别,由于体积小,还不如挂图看得清楚,此类模型最好不用。总之,使用任何教具都要以实用为准,要视其使用效果而定。

  1. 挂图的绘制

购置的挂图,有时不甚理想。例如,鲫鱼的血液循环系统图解,教材的插图和购置的挂图,多是如下绘制的(见图 1)。

图 1 鲫鱼血液循环系统图解

严格来说图 1 是不科学的,它将动脉与静脉之间应有的毛细血管省略了。如自行绘制,即可减少这方面的错误(见图 2)。

另外,有的教学内容,挂图是不配套的。如有必要,可自行绘制。例如, 在讲述鱼类的生殖洄游时,内容虽不是重点,但有挂图配合,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见图 3)。

为了突出挂图重点,增加真实感,通常把挂图绘制成彩色的。

图 2 鲫鱼血液循环系统图解

图 3 鲑鱼生殖洄游示意图

生物种类不同,色彩各异。彩色挂图必须正确表达生物的固有色相。欲使色相表达准确,应注意下列几点:首先,要在光度适中的自然光下审视生物的颜色;其次,要避免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反射而引起的色相变化。除此, 如果采得的活体不能立即绘图着色,则要将生物体色相做详尽记录备用。因为活体与尸体的色相有很大的差别。

挂图在教学使用时,要注意出示和收取的时间,更要注意其悬挂位置, 使之既不遮挡板书、板图,又便于教学。

  1. 生物摄影

生物摄影既可制成投影片或幻灯片,又可洗印成照片作为分发给学生们观察的教具。

  1. 生物摄影在教学中的优势

①能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果想如实地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几件标本或模型所能解决的,只能求助于绘画或摄影。野外写生,一是绘画器材、颜料携带不方便,再者也太浪费时间。而生物摄影则无此弊端。

②能反映生物体的全貌:例如,一株大型乔木,只能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枝条作标本,至于全株的形态、高度、生长特点等都无法表现;又如一头大型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就更不能捕猎来制成标本用于教学。然而生物摄影却能解决此类问题,如磨刀溪的水杉、水中游动的白鳍豚等的照片。

③能反映生物体的固有体色:同属不同种的生物体,往往由于体色或某一器官颜色的不同,而作为分类的依据。例如,侧金盏花的花为黄色,春侧金盏花的花为柠檬色,即定为不同种;雉有多种,环颈雉是由于颈部有一白色环纹而得名。将这些拍成彩色照片,能准确反映出它们固有的体色特征。

④能反映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含羞草受震前后的状态、农作物倒伏后的负向地生长、苍鹰捕捉野兔时各自的表现、雨燕的筑巢育雏等,通过摄影都能真实地记录下来。

⑤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同种类的生物,地域分布不同,生长发育的时间也不一样。除电影、录像等外,其他手段很难将其集中反映在一节课内。在不具备电影、录像等的条件时,生物摄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1. 生物摄影的注意事项

①拍摄体型过大或过小的生物体要有参照物。例如,一株高大的桉树, 树旁站立一个人;一片叶状的地衣旁摆一厘米尺;长颈鹿可在它采食时拍摄, 以树木衬托来显示它的高度;巢鼠也可在它采食时拍摄,以谷类作物的穗来衬托显示它的身长。

②拍摄植物时,花和叶的正反面要拍全。例如,东方狗脊的孢子囊群沿中肋两侧各一行分布,而金毛狗脊的孢子囊群则生于边缘的侧脉顶端;法国梧桐叶片反面有绒毛,而美国梧桐叶片反面是光滑的。花的正面可以显示雄蕊、雌蕊和花瓣的形态、数目,花的反面则可以显示花梗、花托和花萼的形态、数目。总之,植物照片应有花、叶的正反面。

③拍摄动物时,要注意体色与环境的关系。有需要突出生物体的,如拍绿海葵,拍前要对其周围的绿海藻予以处置,否则一片绿,绿海葵就不明显了。相反,如拍拟态或保护色,要尽量使动物的体色和姿态与环境相一致。例如,枯叶蝶的近处最好有一两片枯叶,蝈蝈最好是在绿色植物上停留。

④注意动物特征的显现。例如,菜粉蝶应抓拍展翅的瞬间,以显示翅脉及黑斑;星天牛要注意表现前胸背板侧面的刺;按蚊要从侧面拍摄它静态时体轴与着落面的角度等等。

生物摄影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第一要求科学,不科学、不能显示生物特征的作品,是没有使用和保存价值的。但这不等于说生物摄影可以不要艺术性,在显示生物特征的基础上,还是应尽可能地做到构图严谨,色调柔和为好。

  1. 板书板图设计

板书是文字的直观,板图是形象的直观。对学生来说,板书或板图如果运用得当,都能发挥综合视听效果、捕捉知识信息、启迪思维与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板书与板图的形式是随教学内容而定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都必须符合科学性、教学性和艺术性。

  1. 板书的注意事项

①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由于教学时间有限,黑板有限,板书不能是密密麻麻一大片,也不能是简略到只是几个标题。应该是在板书全部完成之后, 学生在一节课里应掌握的重点知识一目了然地、完整地显现在黑板之上。所谓层次分明,是指所披露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②通盘计划,合理布局:黑板的利用,不要挤的挤,空的空,也不要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要计划好什么位置写什么,占多大地方。要写的内容在制订教案时就要定型,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即兴发挥,擦了写,写了擦。

③书写要工整,字体要规范:工整,不等于写字慢条斯理地一笔一划地耽误好多教学时间,也不能为了求快而龙飞凤舞,使学生不认识。规范,是指不要写错别字,如把“第”写成“苐”,把“肺”写成“肺”,更不要写自造字,如把“食”写成“■”,把“囊”写成“■”等。

  1. 板图的注意事项

①画得立体,注意透视效果:虽然是板图,但也应使其形体轮廓准确, 比例适当为是。要想做到这一点,除要熟悉所画内容外,多少要懂一点透视的原理。说穿了,无论是平行透视(见图 4),还是成角透视(见图 5),都不外是近大远小。例如,脊髓横断面(见图 6)即属平行透视,单层扁平上皮(见图 7)即属成角透视。

②简单明了,边讲边画:板图的简单明了,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与讲课无关,甚至关系不大的内容,坚决不画。例如,讲血液循环途径,身体外形轮廓、肺的轮廓,甚至心脏的细微结构和血管的分枝,都可省略不画(见图8),只需在讲完体循环时注明“体循环”,讲完肺循环时注明“肺循环”即可。

边讲边画是板图的优势。它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又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仍以血液循环途径为例,讲血液循环的动力的同时,画心脏图(见图 8-A);讲体循环时,画出血流的起始部位、流经部位、终止部位并标明流动方向(见图 8-B);讲肺循环亦如此

(见图 8-C);最后完成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连接

(见图 8-D)。

③不拖时间,不衬阴:板图既然要求边讲边画,那就要画得干净利落, 不拖泥带水,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要做到这一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只有平时的勤学苦练,方能得心应手。大家习惯于生物实验图和制版图用小黑点衬阴,板图却不能如此。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太浪费时间,另外,在课堂上如果嗒嗒地点声不断,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1. 教学语言的运用

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确切而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学语言,既要亲切,又不造作;既有“营养”,又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1. 对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①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除了指除语言的组织及其运用的方式方法外,还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表述上的科学。例如,如果说“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显然把话说绝对了,不够科学;如果说“哺乳动物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用肺呼吸的”,该肯定的却又把话说得太留有余地,也是不够科学的。对一些平时习惯性的说法要慎重,不但不能用于教学中而且要着意纠正。例如,我们平时习惯于把桃核、杏核等叫做种子,把皮肤浅层的静脉叫做青筋,这些概念都是错的。

②教学性:教学语言的教学性,是指教学语言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不愿听那些已经明白了的教学内容的。恰当地带过那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易懂的知识,突出讲解学生难懂的知识,是必须重视的。对难懂知识的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可以说是衡量教师功底深浅的尺度之一。例如,有性生殖中的减数分裂、受精卵的形成、新个体的发育等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是不太容易掌握的。如果我们运用简练准确的教学语言,再配合以板书,效果要好得多。如下图所示。

(二)直观形式及其运用 - 图1

③趣味性:教学语言的生动风趣,要自然,切忌庸俗、肤浅。它应是高品位的、严肃中的幽默。当然,这与教师的素养、性格以及语言习惯有关, 不能强求一致。但有一条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要使学生对上课的感受是一种满足、一种享受,而不要使其成为一种负担、一种折磨。

  1. 教学语言的注意事项

①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一节课内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事先有个安排;从一个问题如何过渡到另一个问题,更要想好如何衔接得自然。如果过渡得好,会造成一种悬念,它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总之,一节课内的教学内容要脉络清楚,使之成为一个有紧密联系的知识整体,这才是教学语言的成功运用。

②声调、音量要有变化,节奏要明快鲜明:一节课如果从头到尾嗡嗡嗡, 这种单调刺激,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重点内容,语气要加重一些;非重点内容,语气要放轻一些。当然,轻重落差不要过大,否则,一惊一咋的也不好。另外,该快的地方要快,该慢的地方要慢,因为学生对重点内容需要有一个短暂的思考与消化时间。如果一节课一通机关枪似的讲下去,显然不合适,相反,一节课内不分轻重慢悠悠地老半天迸不出一个字来,也是不应该的。

③词汇要丰富,语言要精练:在教学中,有些语言需要定型,如定义、结论等,重复使用时不能变,以免混乱。但对知识的阐述,还是词汇丰富些好,以免乏味。精练,一是要把话说到点子上,一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绝对不说第二句。

④不读错字,减少口头禅:教学中读错字是极不应该的,它有损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结果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也同时打上了问号。遗憾的是,在生物学教学中,读错字的事是屡见不鲜。例如,把酵(jiào)母菌读成孝(xiào)母菌;把触(chù)手读成烛(zhù)手等。口头禅是经常地、不自觉地挂在嘴边上的词句,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质量。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顽皮的学生,在一节课内不听教学内容,却专门记录教师在 45 分钟内说了多少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