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境外投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境外投资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从新中国诞生至 1995 年已经有 40 多年的历史,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变革,境外投资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 70 年代中后期,我国企业就在境外进行了一些投资活动。为打破帝国主义对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封锁,扩大对外贸易,经国家批准,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袖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等十几家专业外贸总公司。为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先后分别在东京、纽约、巴黎、伦敦、汉堡、悉尼、新加坡和香港等国际大都市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建立了一批贸易企业。与此同时,我国相关企业还在境外投资开办了一些远洋运输和金融等领域的境外独资、合资及合作经营企业。这是继新中国政府接管在香港的一批中资企业后,属于新中国国内企业自己到海外投资开办的首批企业。

这些境外企业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故也常被称为贸易性境外投资。这部分企业投资规模小,多分布在世界著名港口和城市,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和企业,把境外投资工作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开展,推动了我国境外投资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了我国非贸易性境外投资的迅速发展。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要学会两种本领——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中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也可同各国搞合资经营,互通有无。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包括同发展中国家搞合资经营,是达到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截至 1995 年底止,经我国政府批准或在国家有关部门备案的我国境外投资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已达 4839 家,中方原始投资协议总额为 53.7 亿美元。其中“八五”期间,经批准,我国在境外设立的独资、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 2438 个,协议中方投资金额 24.23 亿美元。

我国境外投资分布在世界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按境外企业所在的地域

分布,港澳地区是我国境外投资的主要市场之一,设有各类企业约 1800 个;

其次是亚洲各国,有企业近 800 个;北美居第三位;然后依次为东欧和独联体国家、西欧、非洲、大洋洲以及拉美。

按资本的流向分析,由于香港作为东南亚最大的贸易、航运中心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桥头堡的特殊地位,约有 60%的资金集中到了港澳地区。据统计,到 1993 年底,我国在香港的境外投资协议额已达 29 亿美元。北美由于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而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市场,1993 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加占中方对外原始投资的 15%,中方投资额为 8 亿美元。大洋洲资源丰富,吸引了我国境外投资的约 10%,中方投资额 5 亿美元以上。

按项目数和投资额的分布,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国别(地区)市场是: 港澳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泰国、日本、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

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业务遍布贸易、工业生产和加工工业、资源开发、农业、交通运输、咨询服务、旅游和医疗卫生等各个行业。在工业生产和加工工业中,有冶金、电子、服装、鞋帽、纺织、化工等工业企业,形成了多渠道对外投资的格局。按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到 1995 年底,货物进出口贸易性企业有 2956 个,协议中方投资额为 35.06 亿美元,占我国对外原始投资总额的 65.3%;工农业生产和加工工业以及资源开发等各类非贸易性企业 1883 家,协议中方投资额 18.64 亿美元,占中方原始投资总额的 34.7

%。

从项目投资规模看,我国境外企业的投资规模普遍较小。中方投资超过500 万美元的项目还不到全部项目的 1%;非贸易性境外企业中,仅有约 30

个项目的中方投资达到或超过 500 万美元。

我国境外投资的方式主要有现汇投资、国际市场融资投入、实物投入和技术(含劳务)投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当地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我国企业在大、中型资源开发和生产性项目上的投资多以国内现汇或国际融资投入,贸易性企业的投资规模较小,以现汇投资为主;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工农业技术在那里适应性较强,生产性企业的中方投资以机械设备,原材料或技术劳务投入为主,贸易性企业仍以现汇投入为主。

我国境外投资业务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国际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1995 年,联合国贸发组织称中国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