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达国家间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加剧了发达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必然加剧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为,一方面,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有助于实力较弱的国家在生产技术、生产费用、成本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等方面赶上先进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受战争严重破坏的日本、德国的生产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不长的时间内, 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就是明显的例证。另一方面,先进国家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地位则因此相对下降,如美国在生产和技术上的优势地位迅速削弱。当然,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在相对平衡之后又会产生新的

不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加深和激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表现为他们之间的贸易战、投资战、科技战等的加剧。

(一)贸易战。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战突出地表现在美国、日本欧洲共同体国家之间,自 70 年代中期以来频繁展开的市场争夺战。

日本与美国在 70 年代中后期就出现过所谓的纤维品之战,后来又有彩色电视机之战,近年来又发生了汽车大战。日本与美国贸易摩擦的症结在于日本的大量出超(即国际贸易收支上的顺差)。日本对美国的顺差是从 1965 年开始的,但顺差的扩大则始于 70 年代后半期。1977—1979 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平均每年为 78 亿美元,到 1980—1985 年年平均顺差达 282 亿美元,扩大了 2.6 倍多。90 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在逐年加大,1991、1992 和 1993 年分别为 1033 亿美元、825 亿美元和 1297 亿美元,据统计,美国贸易逆差中的 40—50%来自美日贸易的失衡(1992 年为 500 亿美元,1993 年为 590 亿美元)。①

日本与欧洲共可体国家的贸易也很不平衡。80 年代以来,欧共体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欧洲商品更“自由”进入日本市场,并且要求日本在出口方面有所节制。

美国同欧洲共同体在贸易上也存在着尖锐矛盾。欧洲共同体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品和农产品市场,自西欧共同市场成立以后,对外实行了统一关税政策和共同农业政策,严重地削弱了美国对欧洲共同体出口的地位。对此,美国政府一方面鼓励垄断资本在西欧投资设厂,绕过关税壁垒就地销售;另一方面又利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减税谈判,迫使西欧共同市场改变关税和关税政策。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共同体之间以钢铁和农畜产品出口为中心的市场争夺战,连年不己,此起彼忧,矛盾和斗争正在加深。

(二)投资战。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对外扩张迅速膨胀起来,从而使美国、日本、欧洲共同体之间的投资战日趋加剧。

美国、日本、欧洲共同体之间的相互投资,自 70 年代开始引人注目。三者在投资战上的争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卫本国不受“侵害”;二是争夺“第三者”;三是向对方进攻。而三者的相互投资则是表现其中两个方面的投资战。在这场投资战中,美国相对失势,日本、欧洲共同体则占了上风。这首先反映在相互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上,从进入 70 年代开始,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比 60 年代有了很大提高。80 年代美国在投资战中的状况更加恶化,1981 年不仅在年增长速度上而且在年增加额上,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都超过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年增加额(其中来自日本和欧洲共同体的占 2/3 强)超过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额,这是战后以来的第一次。1982 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发生了战后以来的首次下降,年增长率为—2.2%。1985 年,美国由债权国变成了净债务国。

尽管美国的对外投资正在遭受日本和欧洲共同体的挑战与竞争,但美国不但通过对外国资本的监督限制来“自卫”,而且不断采取措施进行“反攻”。可以预料,这场关系到资本扩张、攫取利润、开拓市场、利用对方资源的投资战,将愈演愈烈。

(三)科技战。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哪个国家在高技

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1996 年 12 月,《贸易方向统计年鉴》1995 年。

术领域的竞争中获胜,哪个国家就有可能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居主导和领先地位。因此,发达国家在战后“三强鼎立”局面形成之后,就竟相投入了高技术之争。1983 年 3 月,美国首先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1985 年,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与之相抗衡。日本则相应地提出了《科技政策大纲》和“人与新领域规划”以及“人与地球科学计划”,力图以此来取得“21 世纪的经济巨人”的地位。为了向美国当前的领先地位挑战,日本和美国之间在半导体、大型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和光电子技术等领域开展了激烈竞争。欧洲共同体则在基础研究和航天技术方面努力赶超美国。同时, 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合作研究“战略防御计划”上的摩擦也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