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南南合作的前景

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南南合作的重要性,普遍有所认识,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本身的组织,通过了大量宣言和决议,制定了许多详尽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然而,实际的进展却大大落后于文件的要求,发展中国家蕴藏着的合作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不少领域中,仍然收效甚微。

这种现状的存在,有其外部和内部的原因。从外部来看,主要是不合理、不平等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束缚。南南合作是对旧国际经济秩序的一种挑战,因而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限制和阻挠。从内部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在实际利益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如果没有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许多纲领和计划就无法贯彻和执行。同时,由于南南合作刚刚兴起,有些发展中国家还缺乏进行这种合作的相应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落实。

为使南南合作的目标真正贯彻落实,发展中国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 制定并实行真正体现“团结互助,平等互利”原则的政策,以充分体现南南合作的优越性。平等互利是南南合作的生命线。如果一项合作计划没

有能够协调和照顾各方利益,体现互利原则,则这项计划在执行时就会遇到困难或被搁置起来。反之,如果合作计划或项目是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而这种合作体现出比同发达国家合作更为有利,这种合作就肯定会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利益的汇合是国际合作的基础,这一原则对南南合作也是适用的。贯彻互利原则最理想的情况是通过执行同一个项目,合作各方都能得益,而不是单纯的你给我取、我给你取的对等原则。因此,制定南南合作计划和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的可行性,保证合作各方能够受益。当然,考虑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效果和影响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为了集体自力更生,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互助,互相给予优惠照顾,使南南合作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1. 有了政策,还要有具体措施。根据实践经验,下面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从政府间的合作进展到企业间的合作。过去一些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

组织通过的一些南南合作的纲领和行动计划,未能贯彻执行的原因之一,就是仅仅停留在政府间的各种会议上。实际上,许多计划和项目的最终执行者, 应该是各个企业。这些计划和项目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它们。因此, 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要组织和鼓励本国企业积极参与哺南合作:一是向它们及时通报南南合作的计划;二是为它们创造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关企业直接接触的机会,探讨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并实际开展合作。近年来,有些区域和分区域组织促进企业合作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一经验值得重视。

  1. 南南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不能一刀切。过去一些全球性的计划多次讨论不能落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强求一致。实际上,要求每个发展中国家对各个部门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都感兴趣是不可能的。有些活动, 往往因等待所有国家参与而不能开展。实际可行的措施是根据自愿原则,谁愿意选择什么部门就选择什么部门;什么形式方使就从什么形式开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双边、区域和全球性合作互力补充,互相促进。

  2.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联合国发展系统,促进南南合作。迄今为止, 南南合作主要是在双边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是技术交流、人才开发,还是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营企业等,大量的活动都是双边的。区域、分区域以及全球性的组织,除在各自的范围内,开展一些多边活动外,也在促进双边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作用。联合国发展系统,特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渠道。其主要方式有三:一是积极参加其组织的政府间技术合作计划会议,在互相了解需求和能力的基础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确定合作项目;二是充分利用区域性项目,特别是各种专业的区域网,加强与本区域国家的了解和交流,扩大多边和双边的合作;三是主动拨出开发计划署援款的一部分,建立方案,支持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1. 把南南合作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使之成为经济技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分析需求和能力,看哪些任务最适宜于通过南南合作加以解决,并具体列入,要避免把南南合作仅仅看作是计划外附加的或临时性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自觉地、有顶见性地开展南南合作。

  2. 从组织机构上加强对南南合作的协调和指导,南南合作需要发动有关部门、企业和院所来进行。在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纳入计划的同时, 应确定主管单位对南南合作的项目确定和执行进行协调和指导,以避免互相

矛盾和重复,并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质量。

40 多年来,南南合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不断前进。它的存在是有现实基础的,前景是广阔的。目前的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贯彻平等互利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措施,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间共同性、相似性、互补性所赋予的巨大潜力,使南南合作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果,逐步实现促进集体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