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 影响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一方面,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使他们之间争夺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斗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造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生产和资本流通中的互补条件,成为他们之间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的局面是:一方面,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英、法等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在战争中发展了经济的美国,却以压倒优势的经济实力,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当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近 55%(1948 年),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 75%(1948 年), 出口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 33%(1947 年),西欧和日本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迫切需要美国的物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制订了“马歇尔计划”和其他援助方案,以国家资本(或者称之为“援助”)为先导,伴随着私人对外投资大量地流入西欧和日本,形成了美国资本和技术“单向”流动的经济合作局面。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战后初期的这种情况不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 50 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等国经济在恢复到战前水平后,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51-1960 年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16.7%和 9.5%;1961—1970 年分别为 13.6%和5.4%。50 年代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8.2%和 7.7

%;60 年代分别达到 10.8%和 4.9%。60 年代末,日本和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和第三位。而美国在 50 年代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 4%。60 年代为 4.9%;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50 年代为 3.3%,60 年代为 3.9%。①上述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经济虽也有增长, 但相对日本和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缓慢的,或者说是相对衰落了。经

① 《论欧洲联邦口号》,《列宁选集》第 2 卷,第 709 页。

① 《世界经济百科全书》第 642 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年版。

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已经丧失;欧洲共同体迅速发展起来;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从而形成美国、日本、欧洲共同体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积累了大量资本,鉴于美国国内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开始将资本投往美国,同美国垄断资本争夺美国市场。从而使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资本的“双向”流动和相互“交叉”的状态,使他们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0 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其主要表现是:

(一)这一时期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前一时期相比,普遍下降,但各国下降幅度有所不同,其中以德国下降的幅度最大。1970—1980 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 2.8%,低于同期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3.1%,唯独日本在同期仍以 5%的年平均增长率向前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 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战后经济发展速度很快。50 年代,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3.9%和 4.3%,60 年代分别上升到 5.2%和 5%,远远超过美国的同期增长速度,70 年代,他们的增长速度仍然分别保持在 3.9%和 3.3%的水平。上述情况表明,战后不仅原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问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日趋加剧,他们与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问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这种错综复杂的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导致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中心,例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同时必将产生相应的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心然加剧,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更趋激化;二是为了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将进一步加强全球性协调,从而使他们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