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经济合作

这一个长达约百年的时期,包括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是第二个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它确立的时候起,由于经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特别是由于完成了以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即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转移到了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之上,使让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从 1820

年到 1870 年的 50 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增长了 9 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4.7%,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段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

紧接着,在 19 世纪后期,由于电动机和电力的发明和使用而发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的阶段。列宁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时期。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全面论述了 19 世纪末

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和政治根源以及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列宁的这一经典著作对于我们考察当时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列宁的论述,以及列宁以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以少数几个统治着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列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是靠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靠公平的商品交换或平等互利的国际贸易来支撑的,而是主要靠对广大殖民地的剥削掠夺而维持的。事实是这样,每个帝国主义宗主国对其所属殖民地都是拥有统治权的,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竞争者,保住自己在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完全有保证地从殖民地廉价取得他们所需要的原料,畅通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56 页。

无阻地推销自己的商品,包括他们本国过剩的产品,也把殖民地作为他们有利的投资场所。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己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①在这种状况下,就大大缩小了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的范围,当然也就缩小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至于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则是为他们各自扩大势力范围、压倒竞争者、夺取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服务的。当然,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来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建立过一定的对他们相互有利的合作关系。主要的合作方式有:

一、签订国际公约。鉴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关系到了资本主义时期有了空前的发展,又由于各国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战争频繁,危及货物运输、各国政府十分关心外贸货物的安全,因而商定各种原则、措施以求尽量减少各自的损失。例如,19 世纪时,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分担国际海运风险而确立了“共同海损”原则。这一原则至今仍是国际贸易海运业务中的一条通用原则。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保证货运的安全,有关国家根据海牙规则签订了《关于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1924 年),专门规定了货物承运人的职责。这些政府之间商订的规约对于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私人直接投资。这里所说的私人投资主要指的是有巨额“剩余” 资本的大企业的对外投资。如早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就已出现的英国的帝同化学集团,德国的法本康采恩,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有名的垄断企业,这些大的垄断企业通过向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而变成了最早的一批跨国公司。应当看到,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这个时期主要的投向还是殖民地国家,而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数量较少,而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资本输出与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输出比较起来,规模是最小的。尽管如此,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这种有限的相互投资仍然对它们彼此扩大销售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也是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

三、缔结国际垄断协定。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国的大垄断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为了达到联合瓜分世界市场的目的。按行业结成国际垄断集团, 即国际卡特尔,这是从 19 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普遍、最活跃的一种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国际卡特尔由各国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企业组成,根据协议彼此划分销售市场,同时规定产量,确定价格,以便限制竞争,保证垄断利润。国际卡特尔组织几乎遍及各个主要工业部门,其总数 1931 年为 320

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己增至 1200 个左右,后来由于战争爆发而暂停活动。应当看到,国际卡特尔的活动主要在流通领域,还不是直接生产上的联合,这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整个资本输出的洪流中产业资本的输出规模尚小的状况相适应的。但是,国际卡特尔的活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与国际卡特尔发展的同时,许多国际金融垄断组织也相继成立,例如,早在 1911 年就在布鲁塞尔成立了“美国金融公司”, 其成员包括德意志银行、汉堡的瓦尔勃公司、布鲁塞尔银行、巴黎——荷兰银行、法国信托银行、法国工商银行等大银行。

四、成立国际行政联合。特别在进入 20 世纪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

① 见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33 页。

益复杂,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在争夺殖民地上斗争空前激烈,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些问题,有关国家商定成立了一些国际行政联合。由于战后最迫切的问题是政治问题,尤其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还有战胜国与战败国在瓜分世界上的善后处理问题,于是由战胜国英国与法国发起,于 1920 年成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联盟还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司法组织——国际常设法院, 审理一切具有国际性质的争论。虽然国际联盟从一成立就被英、法两个战胜国所操纵,为他们的既得利益服务,但是,作为一个拥有数十个成员国的国际组织,它的《盟约》还不能不宣告,联盟的宗旨是“为提倡国际协助及达到不持武力而保持国际和平与稳定”。虽然国际联盟本身不是一个专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组织,但是它的活动的成败关系到国际经济关系能否正常发展,能否为正常的国际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很显然,处于本世纪20—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面临危机、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又在酝酿新的战争的形势下,国际联盟未能实现它在《盟约》中所宣布的宗旨,当然也未能为更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唯一留给人们的,就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组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①

以上所列举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间出现的几种影响较大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是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适应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需要。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关系,即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切勿忘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间的这种经济合作关系是经过尖锐的斗争才建立起来的。

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就遭到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夹击和长期的经济封锁。在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暴乱之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一个极现实的问题:要不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二者有没有达成经济协议的可能?列宁根据对现实的清醒估计和对俄国经济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科学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对立的制度的国家不能不长期共处,因而二者之间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建立经济往来关系。列宁同时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倾向的理论: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强烈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为了取得原料和销售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又不能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和开展其他形式的必要的经济交流①。这一理论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上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列宁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和列宁的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先后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过两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关系:

(一)签订贸易协定,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后,从 1921 年春开始, 苏联便先后同英国、德国、挪威、奥地利、瑞典、意大利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签

① 参见梁守德等主编:《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十章第一节。

① 参见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 1 卷(1917— 1920 年苏维埃经济),三联

书店 1979 年中文版第九章第二节。

订了贸易协定,换取了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重要器材设备。列宁在 1920 年初答美国《纽约晚报》记者问时就说过:“我们甚至准备用黄金向他们购买用于运输和生产的机具、工具和其他东西。而且不仅用黄金买,还要用原料买”②。此后,对外贸易一直是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

(二)合资经营企业。这在苏联当时叫做实行“租让制”,即苏联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林区等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开发,这样便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实力,外国承租者则既可获取高额利润, 又可得到他们需要的原料。这是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初期、特别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极力主张的一项经济政策,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发展起来的合资企业的先驱。但是,在苏联的具体情况下,由于外国投资者较少,苏联本国的工业发展又很迅速,这种合资经营的形式没有得到很大发展,列宁在世时一共办了不到 100 个合资企业,到 1930 年,苏联政府则完全取消了合资经营(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

由上可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经过两次大的科学技术革命,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有了蓬勃的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一直存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被剥夺了独立和主权,因而也丧失了参加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的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那种单一的、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可能构成全球性的、普遍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局面,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处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与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交往中采取过一定程度的经济合作的方式,但也是极其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