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组合配置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实质内容。因此,生产要素及其国际移动理论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之一,要想深入而科学地把握和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的规律,首先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理论,研究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规律。

从某种角度讲,生产要素的分析是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这是中外经济理论界已经基本达成的共识。但是,对什么是生产要素,如何划分生产要素的种类,中外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唯一的生产投入, 因此,只有劳动力才是生产要素。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仅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土地、资本等其他要素的投入,才能生产出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要素理论研究的深入, 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日渐显著,技术、管理、信息等也被纳入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范畴。鉴于生产要素理论研究的发展,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一要素论、三要素论、五要素论等有代表性的观点。中国经济学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分析,从社会生产力三大构成出发,认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因素,认为生产要素就是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出现,科学技术、教育等也被作为生产要素来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生产要素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产力。

根据我们的理解,生产要素是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运转或更有效运转的各种必要投入。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世界多数经济学家的意见,我们根据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将生产要索分为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与信息等六类。

劳动力要素是指可用于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劳动力与劳动是两个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即人们在生产中付出体力或智力的活动。从最简单的意义上可以说,劳动力就是劳动者的数量,在有些更简单的考虑中甚至把一国的人口作为劳动力的数量,而不管年龄结构和在各国的退体制度下的实际劳动力人数。在简化了的理论分析中,每个人都有任何一种生产的必要技能,或者生产本身不需要任何技能,即劳动力因素是同质的。从生活—

—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上说,同质意味着劳动者的生活习惯、偏好是没有差异的。这些无差异性意味着劳动力的任何流动是无障碍的——劳动者从一地流动到另一地不存在生活习惯上的障碍;劳动者从一个产业流动到另一个产业不存在特殊技能的障碍。但是,劳动者毕竟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是他们流动性的最根本影响因素。

资本是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上考虑的资本的本质。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按在产品价值转移过程中的方式,资本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从产

业资本的存在形式分,资本可以有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与生产资本相对应的,还有流通资本;另外,从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它又可分为职能资本与借贷资本。所有这些划分都从不同的侧面显示了资本的部分本质特性。从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看,资本要素是指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最终投入产品生产过程的资本货物(指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和原材料等)和金融资产(指股票、债券和借款等)。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具有以下两大特征:第一、资本的一定的量,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具体性质, 如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等,在要素密集型不可逆假定条件下,或者在大致范围内,一定的产业决定一定的资本、劳动比或最低资本量。第二、作为生产要素,资本必须表现为一定的形式。货币资本能够流动,但只有当它的流动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生产要素时,我们才考察它的意义。从生产资本角度讲、资本又是不能流动的,因为它已经成为特殊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它们具有产业和产品的特殊规定性,从一个产业转移到其他产业的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

土地要素是一个有三方面内涵的立体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下的矿藏和地上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等)。工业生产固然需要土地, 但经济学上总假定土地是农业生产密集使用的要素。土地这种意义上的特殊性在于其有丰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等量资本或劳动的投入会有不等量的产出。土地还有地理位置上如纬度的差异,某些作物并不是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生长的。这两种特殊性决定了单用土地的量的比较作为生产要素来分析是不够的。

土地要素还包含了存在于一定地域、海洋的自然资源,如石油、金属矿藏、森林、海洋资源等,即在地球几十亿年的生长中留给人类的财富。资源的特殊性在于其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不同资源的不同的工业用途基本上是不可替代的。资源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资源流动的可能性。

技术要素是指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它不包括有关货物买卖与物品出租的知识。技术要素的表现形态可以是文字、表格、数据配方等有形形态,也可以是实际生产经验、个人的专门技能等无形形态。技术总是指一定的技术,即与某种产品的生产有关的技术, 不同的产业需要不同的技术,技术不存在通用性。但是技术又有高低之别, 这种高低之别又有两种意义:一是同种产品的生产技术的比较,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二是一国总的水平的比较,这既是所有产业比较的综合反映,也包括一国拥有另一国不具备的技术,从而有另一国不存在的产业的含意。技术又是不断进步的。技术本身很难定量,其经济意义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测定,例如技术进步率、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等。

经济管理要素又称生产组织要素或企业家才能要素,它是指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采取的对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自觉的控制,即通过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等手段,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组成更为合理的结构,实现最佳效益生产。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和协调。

经济信息要素一般是指与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直接相关的消息、情报、数据和知识等。经济信息是经济运动过程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实反映,它具有可传递性、可再生性、可处理性、可贮存性和可共享性等特征。

人们对生产要素种类的认识和概括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增多的,生产越是现代化,它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种类也就越多,生产要素的内涵也就越丰富。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应当把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等算作新生产要素,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不同的生产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资本与劳动力。在对里昂惕夫之谜的求解中,产生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具有不同质量的劳动力是一定量的资本投入的结果,从而劳动力的质的差异被归结为资本的量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关系也有两种含义:一是企业对职工的专有技术的培养所费的资本;二是一国总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着教育经费,从而影响着整个劳动力基础的质量。对于一定的生产,资本与劳动力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高的资本、劳动比与低的资本、劳动比可以生产同样的产品。

劳动力与技术。技术可以表现为专利、资料等具体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附属于劳动者的特殊才能的抽象形式,包括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等。对于一定的生产,劳动力和技术可以互相替代,少量技术高的劳动力可以代替多个技术低的劳动力,技术与劳动力的这种关系,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劳动力的差异替代技术要素,从而省去一种要素考虑。

资本与技术。技术的两种形式,都可能是资本的产物。在前一种情况下, 是资本投入技术研究的结果;在后一种情况下,是资本投入劳动力培养的结果。资本与技术的这种关系,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技术要素包含在资本之内。与把技术包括在劳动力差异中相比,资本是潜在的技术,而劳动力是现实的技术。

资本、劳动力与土地的关系。由于土地丰度的不同和矿藏贫富的差异, 等量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可能得到不等量的产出。资源的差异常有这种不等量的极端例子:在一个没有石油的地方无论投入多少资本和劳动力也不能钻出一滴石油来。土地的差异有时也有这种极端的例子:不同纬度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再多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也不能直接改变这一规律。

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这种关系,使我们在分析问题的必要时候可以把土地和资源的差异转化为资本产出率的差异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来考虑。这是一种对问题的简化方法,并不否定土地和资源都是特殊的要素,对于特殊产品有特殊意义。

管理、信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管理既然作为对生产要素的组织, 那么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与其他五种要素均有关的一种要素。在一定的五种要素条件下,不同的管理总是带来不同的产出。信息能改变其他要素的配置方式和配置地点,进而对产出带来重要的影响。

所有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具有什么意义呢?从质上来讲,它们表现为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从量上来讲,它们意味着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即等量要素投入的不等量产出,或不等量投入的等量产出。因此,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和它们的组合所产生的特殊性,产生了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必要性和产品的国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