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其他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影响

正如当代国际资金的流动是以国际信息流来实现的一样,其他国际经济合作方式中的生产要素跨国界直接流动也正日益以信息流的方式来实现。

当代的国际劳务合作,某些已经可以不再需要人员的跨国界流动来实现,通过在信息网络上进行国际信息合作就可以达到目的:美国的医学专家可以在本国通过信息网络对亚洲某国医院中的病人实施诊断,甚至指导手术;印度的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在本国的家中“上班”,将编制好的电脑软件通过 Internet 或其他网络传送到雇佣他的某一家美国电脑公司。

当代的国际科技合作更是须臾难离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据日本的有关统计,理论科学研究者有 50%的时间要用于信息收集。应用科学研究人员则要用去 30%的时间。信息不灵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即使在美国由于科研项目重复的损失一年也达 1O 多亿美元。正因为如此,先进的国际信息合作方式总是首先被应用于科技研究,著名的 Internet 的前身正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于 1968 年建立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络,目前 Inter- net 最重要的骨干网络 NSFnet 也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 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建立的,在 1993 年底,Inter-net 分布在 137 个国家的约 1500 万个用户中,有 40%是科学家。通过计算机联网检索获取科技文献资料己成为当今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自 1991 年夏天开始,国际上印发和邮寄自然科学论文的数量急剧下降,而改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服务。这种现象从物理学和数学开始,正在波及其他学科。这种服务是双向的,即每一位学者可以将自己的论文摘要和预印本用电子邮件寄到相应的服务中心,读者届时可从服务中心订阅预印本摘要和索取指定的文章。国际上有大量可从计算机网络上读取的科学数据库,可从中获取各种科技资料,今天, 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工作者要想跟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步伐,都必须借助国际信息合作网络来开展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否则必将落伍。

然而,受国际信息合作大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当推跨国经营活动。首先,跨国公司现在可借助信息网络实施真正的全球经营战略。当一些分散开来的国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意义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许多汽车的部件是在好几个国家制作的;一些百货公司出售的看起来一式一样的衣服,是在四大洲缝制的。原因在于管理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畅通,可以使质量的监控、生产的协调等毫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跨国公司寻求的不再是某一范围内的最低成本,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最佳低价”,为此,它可以将公司的生产部门、研究开发部门、营销部门分设在不同的国家,彼此通过信息网络紧密地联系起来:瑞典的爱立信公司在世界上 20 个国家的 40 个研究中心里有 17000 名工程师,他们都连在一个信息网络上;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开发小组可以为同一个设计携手工作,然后将最后的蓝图迅速地传递给设在中国的工厂。这就是真正的“跨国经营战略”和“无国界经济”。其次,国际信息合作的大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信息传输技术的进步使得各种决策指令趋向于一步到位,公司的中间管理阶层正在减少,较多的横向协调关系将取代较多的纵向命令关系,50 年代开始成熟的金字塔式的“公司王国”

① 王林,《美国信息工业角逐主融市场》,见《中国科技信息)1995— 10,第 27 页。

已经在消失;60 年代、70 年代“联邦制”式的跨国公司也处于下坡路中;而新的表现为“全球网络”的“联邦制”式的跨国公司却正在萌生与发展。这些公司的,总部”往往只是一幢写字楼中的一套房间,不仅不必冒烟,而且也不必有固定的车间与仓库,所谓“生产经营”就是发出协调性的信息指令, 这就是所谓“空心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