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后国际劳务合作迅速发展的原因

战后国际劳务合作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务的输出与输入双方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此外,一些客观因素也为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归纳起来,促进战后国际劳务合作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一)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在核威慑基础上的均势。由于殖民地解放,大批民族独立国家相继产生和社会主义事业空前发展,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趋向多元化、多中心、多极化,这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三种经济格局的并存为战后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战后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和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使得各国经济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由于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有的国家发展得快些,有的国家慢些,不仅落后的国家需要学习先进国家,即使技术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如美国)也并不是在一切领域、一切方面都先进, 仍需引进自己需要的技术,这就使得技术贸易技术服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国际劳务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发展国际劳务合作是发达国家综合利用自身优势和弥补自身劣势的需要。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一切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更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闭关自守地使经济高速增长。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劳务合作可使自己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劣势得到弥补,从而取得比较利益。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技术劳务的出口取得高额劳务出口收入,通过引进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既可弥补本国人力资源之不足又可获取高额利润。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和技术人员有利于保持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地位,巨额的劳务出口收入对弥补他们的国际收支逆差起了重要作用。

(四)发展国际劳务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战后,一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这些国家多是一些不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他们意识到要实现完全的政治独立必须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的条件下迅速发展本国经济。发展中国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南南合作以及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尽快改变自己的经济技术落后面貌。因而,国际劳务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象中东一些资源丰富、资金雄厚但人力资源缺乏、技术落后的国家通

过引进外国的劳务人员、设备和技术,极大地发展了民族经济;而另一些资源贫乏、资金短缺,但人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如南斯拉夫、埃及以及南亚请国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务出口,挣得了不少外汇,对支付进口费用,平衡国际收支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开展国际劳务合作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民族经济。

(五)跨国公司的兴起及其全球性经营战略也促进了国际劳务合作的增长。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资本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资本输出迅速增加,跨国公司蓬勃发展。跨国公司集商品贸易、劳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于一身,它们的全球性投资活动和技术转让、国际承包业务的发展,促进了专家、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带动了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

(六)战后海湾地区发现大量石油和 70 年代两次石油涨价,使海湾国家获得了巨额的石油美元,中东地区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最多的地区。这一地区由此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吸引了大批外国承包商和外籍工人,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发展。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的原因,中东各国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严重缺乏劳动力,特别是具有专门技术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他们进行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劳力在很大程度上靠外国提供。70 年代中期以来,大量外国承包商和外籍工人涌人中东,这一地区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承包、劳务市场。据统计,1973—1980 年,中东地区的承包合同总额达 1543 亿美元,1981 年高峰达 816 亿美元,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五国 1970 年只有外国劳工 65.1 万人,1975 年增至 131.7 万人, 1980 年达 215 万,1982 年上述五国外国劳动力(包括家属在内)达 520—550

万人,截至 1985 年初,海湾各国的外国侨民仍达 575 万人。可见,中东地区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劳务合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