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本递增规律

  1. 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或者要求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实现产量最大化,或者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化。产量最大化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从生产的会计成本角度来讲,生产一定量产品的全部成本开支是由可变成本和固定(不变)成本两部分构成的。我们前面已经对这两部分成本各自随产量变化的特征作了对比。也即在一定时期内,总固定成本保持不变,总固定成本与总产量平均后的单位固定成本(亦称平均固定成本)呈递减趋势; 总可变成本是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与总产量平均后的单位可变成本(亦称平均可变成本)通常稳定不变。这是一般化的认识。但在现实中,成本的变化与产量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比如,当某月产品生产量为 100 单位时,总可变成本为 900,而当产量扩大到 200 单位时,总可变成本为 1600,只增加 700 元,当产量进一步扩大到 300 单位时,总可变成本增加到 2200

元,只增加 600 元。为什么增加一个产量单位前后的成本之差(每一单位产品的增量成本即为边际成本)会降低呢?因为随着产量规模的扩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提高了(这是经验学习的结果),废品相应降低,设备调整费用也减少,这样就使平均可变成本也在某种程度上与平均固定成本一起随产量增加而下降。如表 2—2 所示,当月产量继续从 500 提高到 600 时,平均成本继续下降到 8.42,而边际成本却从 6.00 上升到 6.50。边际成本为什么一下会提高了呢?可能是生产中发生了重大问题,因为每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生产能力下,产量总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个限度内各方面工作可以配合得很好。比如,一架飞机的航行速度和装载重量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关系,一家发电厂也有它合适的发电量。而如果超过负荷、机器设备就要发生故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就会被打乱,从而导致边际成本上升。开始时,边际成本上升幅度可能还不大(此时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可能比边际成本上升的幅度更大), 后来渐渐地就会越来越明显,诸如停工和废品增加等费用的损失就会把产量增加的收益都抵消了。这个例子说明,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增加产量,可变成本会大量增加,产出与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小,结果边际成本就提高了,如图 2—2 所示。

表 2-2 成本与产量的变化关系

每月产量

(个)

固定成本

(元/月)

可变成本

(元/月)

总成本

(元/月)

平均成本

(元/个)

边际成本

(元/个)

100 1000 900 1900 19.00 9.00
200 1000 1600 2600 13.00 7.00
300 1000 2200 3200 16.67 *6.00
400 1000 2800 3800 9.50 *6.00
500 1000 3400 4400 8.80 *6.00
600 1000 4050 5050 8.42 6.50
700 1000 4750 5750 8.21 7.00
800 1000 5550 6550 *8.19 8.00
900 1000 6500 7500 8.33 9.50
1000 1000 7650 8650 8.65 11.50
1100 1000 9050 10050 9.14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