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成本递增规律

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企业经济决策除了要考虑实际支出发生的会计成本外,还要考虑相对(机会)成本。假设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生产 A、B 两种产品。在资源数量既定情况下,这两种产品生产的关系一定是:多生产 A,则必少生产 B;多生产 B,则必少生产 A。对于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企业应该作出选择和取舍。而只要有选择,就必然产生机会成本。

以毛料纺织厂为例,同样的羊毛、劳动力和资金可以用于生产毛料服装

(A 产品),也可以用于生产毛毯(B 产品),它们的产量分别为 200 万件和100 万条。如果该企业一开始只单纯生产毛料服装,产量为 200 万件,后来

决定生产 25 万条毛毯,为此抽调出一部分资源,使毛料服装产量从 200 万件

降低到 150 万件。后来,继续增加 25 万条毛毯的生产,相应再减少 50 万件毛料服装的生产。这种变化说明,多生产 25 单位的 B 产品,则必须少生产50 单位的 A 产品。这个被放弃的△A=50,就是生产△B=25 的机会成本,也

∆A 50

即生产每一单位 B 产品的相对成本等于 ∆B = 25 = 2 。这是以 2 单位 A 产品换得 1 单位 B 产品的相互取舍的例子。同样,为了多生产 1 单位 A 产品,必

须放弃 0.5 单位 B 产品的生产。企业使用稀缺性资源进行生产,都毫无例外地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

但是,实际中较常出现的情况是,相对成本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变化着的。当某一种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多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它本身的边际成本也就相应提高(这是前述边际成本递增规律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企业为了增加这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其他产品的生产。再加之, 同一种生产要素虽然可能用来生产多种产品,但资源毕竟存在一定的专用性,使得生产要素之间的转移、替代表现出非完全性,从而由一种生产中抽出资源去搞另一种生产,困难就越来越大,资源转移中的浪费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与资源条件下,为了增加某严品一定数量的生产而必须相应放弃的另一产品的生产数量(机会成本),将会随着该产品主产量的增大而提高。以前述例子来说明,如果这家企业继续多生产 B 产品,开始时一条毛毯的相对成本是要放弃 2 件毛料服装,现在可能要 2.5 件、3 件、4 件甚或更多。同理,把资源从 B 产品转移到多生产 A 产品方面来,也会是一样的情况。如此,就出现了相对成本递增的趋势或规律。